约7630字。
2021学年第一学期滨江初中教育集团
九月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1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第一单元几则新闻都给我吧没可能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bān()发给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在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xiāo()洒;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幕,多少人dān()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bān()发xiāo()洒dān()精竭虑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1分)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在这场战役中取胜。
B. 雨季观壶口瀑布,除了那扑面而来的水汽和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C.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了攻破机器人不能自主充电的难题,可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古诗名句积累。(10分)
(1)漂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搜集相关诗句并展开了赏读活动。下面是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把对话补充完整。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苏轼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小文:苏轼“鸿雁”之喻,让我想到《使至塞上》中“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两句,远行之人的迷茫由此可见。
小涵:《野望》中有异曲同工之句,“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写万物有归处,可在诗中诗人却徘徊无依。
小文:我也发现李涉这两句诗有《渡荆门送别》中“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的影子,遭遇相同,会有不谋而合之言啊。
小涵:漂泊无依的诗人总会不约而同地抒发思乡之情,如李觏落日时分望尽天涯之语,也如崔颢《黄鹤楼》一诗中“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所言。
(2)用典,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手法,下列选项中运用典故的两项是()(2分)
A.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现代文阅读
(一)名著阅读(6分)
3.根据你阅读的名著选出错误的一项()(2分)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C.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16岁时到舅舅家上学,爱上表妹,17岁闹饥荒时带领饥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