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820字。

  写作专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材料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章炳麟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挑选两至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型诗词名句作文题。题目一共给了五句诗词名句。先要分析每一句诗词的含义。第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白马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第二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为了报效祖国,“我”甘愿死一万次,却无奈两边的鬓发已斑白不能再转为青黑之色。第三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第四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两句诗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满腔的热血不能白白地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才算是没有白活。第五句,“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聚集离散都是缘分,离合都与情相关,敢于担当生前的事情,何需计较身后的批评。在材料的最后借鲁迅的话指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综合起来不难看出几则材料的中心是“爱国和敢于担当”,所以具体作文时,扣住材料围绕“爱国和敢于担当”这一中心立意行文即可。
  【立意】
  1.报效祖国,视死如归
  2.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3.勇于奉献,敢担当,挺起新时代的脊梁
  【素材】
  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