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任务突破练12 文言文选择题.docx
复习任务群四 文言文阅读.pptx
任务突破练13 文言文翻译题.docx
任务突破练14 文言文简答题.docx
任务突破练12 文言文选择题
一、(2021•四川宜宾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有删改)
1.(对点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B.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C.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
……
任务突破练14 文言文简答题
一、(2020•江苏震泽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
梁州贼王国围陈仓。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此之谓也。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吾前不击,避其锐也。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锐卒勿攻,兵之机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师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兵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国走而死。卓大惭恨。
孙子曰:“怒而挠之。”言待其衰也。又曰:“卑而骄之。”言敌怒而进兵,则当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归,随而击之。又曰:“引而劳之。”言因其进退以观其变,然后攻其不备,击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传也。
(选自《反经•先胜》,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B.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C.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D.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B.陈仓,位于陕西省西部,汉刘邦暗度陈仓、诸葛孔明两伐祁山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C.九天,意思是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此处指帝王。
……
任务突破练13 文言文翻译题
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