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50字。
第8课 篇目(一) 荷花淀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战争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名词,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一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典型小说,那么本文又是怎样呈现战争场面的呢? 1.体会荷花淀派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作风格。
2.分析并把握本文的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
3.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精神。
任务驱动一 阅览资料•认识作者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白洋淀派代表作家——孙犁
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显示了其成熟、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的苇》《嘱咐》,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二、典型事迹
用自制墨水和草纸写成的名篇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情境活动]
有人说:“孙犁先生的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请你根据上面“用自制墨水和草纸写成的名篇”中对孙犁的介绍,说说它体现了孙犁哪些“深厚的修养”。
答:
参考答案:①生活俭朴,在简陋的窑洞里,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进行写作;②学问渊博,谦虚,谈及《荷花淀》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时,不提自己的写作水平高超,而是从其他方面找原因;③热爱同志,讴歌抗日,设身处地地解释延安同志处于艰苦环境中喜爱其作品的原因。
任务驱动二 深思精析•走进时代
[资讯概览]
一、写作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 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