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20字。
学习任务群 人文主题 语文素养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苦难与新生: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崇高的体验以及革命传统的浸润;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思考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1.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3.拓展阅读革命文化作品,尝试自主编辑作品集。
[单元寄语]
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
庄征新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烈士纪念日号角》吹响,让人们仿佛置身风云激荡的历史岁月;高唱国歌后,全场肃立向烈士默哀;伴随深情的献花曲,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随后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在烈士纪念日,以国之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寄托着对人民英烈的哀思和崇高敬意,感悟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赓续着烈士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昂首迈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 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无论是腥风血雨中的革命战士,还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始终无畏前行、无私奉献,以激昂豪迈、气吞山河的冲锋姿态,守望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平安,捍卫着民族独立和共和国的繁荣发展。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和改变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日中国,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祭奠烈士,以国之名回应着人民崇尚英雄的心声。从建立志愿军烈士遗骸和亲属DNA数据库,到前不久接第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从建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到修订《烈士褒扬条例》;从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建立国家功勋荣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国家行动引领全社会形成敬仰英模、学习英模的崇高风尚。与此同时,国家行动背后的国家态度,向世人宣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把民族大义、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高举过头顶的人。
祭奠烈士,以国之名召唤那些奋进新征程的满腔报国热忱的人。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更以其胸怀品格构成民族精神的筋骨,激励我们向着未来奋勇前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赓续先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力搏击、迎难而上。在英烈感召下,激发出全社会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勠力同心的凝聚力、众志成城的战斗力,以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那么,无论什么风浪都打乱不了我们发展的节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祭奠烈士,以国之名彰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困顿煎熬、先烈的鲜血铸就,中国人民更珍视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更何况,中国致力于发展,更需要和平;中国期待美好未来,更爱护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只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的最好纪念。
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更加需要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弘扬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奋斗精神,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众志成城的和平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开阔水域,扬帆万里航程。
第6课 篇目(一) 记念刘和珍君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1926年“三一八”惨案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血的历史,是200多名请愿群众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悲哀与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重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1.感受烈士的高大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品析文章关键词句的深刻含意。
3.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