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20字。
九年级 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欲为圣明除弊事, ______________ 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因为疫情的缘故,小卢在美国读书的姐姐不能回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就想寄明信片给姐姐。他在卡片上写了一句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达对姐姐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7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丙)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完成下面表格。(8分)
篇目 作者 解释加点词语 文意理解
甲 李白,字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2)( ) 垂钓碧溪:诗人借此表明对从政仍有期待
乙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以诗相答 闻笛赋 :诗人借此(4)。
丙 范仲淹 不以物喜
(5)(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6)
7.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B. 甲乙两诗和丙文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
C. “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D. 丙文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境界高于甲乙两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12分)
宋濂○1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③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4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郡臣臧否:大臣们的好坏。③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4恶:同“勿”。
8. 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濂具以实对”中“具”与文中的“□”意思相近,“濂惟举其善者”中“善者”在文中对应的是“□”这一方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