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480字。
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语 文
得分: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动作。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飞行。
(摘编自《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与嫦娥三号、四号相比,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专家介绍,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机构,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
专家介绍,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嫦娥五号的“腿”。这4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可不一般。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花、自我压紧”式方案,保证了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由于任务难度增加,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机构重量指标却减少了5%。研制团队反复研究,每次修改完设计后,一旦发现新的减重突破口,又毫不犹豫地推翻重来,最终成功满足了设计指标,确保了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这一睁一闭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亮之上了。
着陆过程中,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正经历着什么样的考验?所有的讯息,都要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一口“小锅”实时传送遥测数据。这个“小锅”就是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
专家介绍,从月球把数据发送回地球,通信的距离相比地面手机通信远了几万倍,需要采取特殊的对地定向天线发送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设计的定向天线包含了反射面天线辐射器和双轴驱动机构。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灵活转动,确保“小锅”始终对准地面。此外,这款反射面天线采用了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以上,可以说是既轻便又可靠。
(摘编自《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约2200秒后顺利着陆月面。
B. 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等五大系统组成,只要完成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
C.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其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
D. 平稳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经过中外合作,共同研发出4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嫦娥五号得以平稳落月。
2. 下列对材料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开宗明义,第一段以两个问句做结,明确指出嫦娥五号落月过程中使用到了一些“神器”。
B. 专家介绍在嫦娥五号平稳着陆使用到的“神器”时运用了比喻的方式,将其比作嫦娥五号的“腿”,形象生动。
C. 材料二第三至六段在论述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时与嫦娥三号、四号进行比较,表现其在技术上的继承与突破。
D. 材料二有条理地阐述嫦娥五号落月成功时使用的“神器”,逐层推进,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完成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动作,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飞行。
B. 嫦娥五号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这是落月过程中的两个精妙设计之一。
C. 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重量还得到适当减轻,这离不开研制团队的反复研究。
D. 嫦娥五号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一口“小锅”实时传送所有的遥测数据,此项技术采用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概括嫦娥五号落月过程中用到的“神器”以及分别起到的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曲解文意,“约2200秒后顺利着陆月面”表述不当,原文是“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B.以偏概全,“只要完成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表述不全,对应原文在材料一第三段“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注意“主要”一词。
D.无中生有,由原文“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可知,是我国独立研制的。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筒炮台烟
老 舍
阚进一在大学毕业后就作助教。三年的工夫,他已升为讲师。求学、做事、为人,他还像个学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应酬;他还和学生们在一块去打球。课后,他的屋里老挤满了男女同学,有的问功课,有的约踢球,有的借钱,有的谈心。虽然如此,他永远不敷衍他们,授课认真,改卷认真,考试认真,因此,他可就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学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规矩办理,就是公正无私,而公正无私就不应当引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