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990字。

  吉林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气派汪建新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
  毛泽东诗词古朴典雅、对仗工整、抑扬顿挫,是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正如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毛泽东一向反对使用古奥偏典,故作艰深晦涩。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颇为熟悉的,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吴刚嫦娥。毛泽东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梁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是行军路线、道路状况的真实描绘“敌军国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判断。“当年鏖战急,弹洞千村壁”是战争遗址今昔对比的客观纪实。这种语言,经得起行家里手咀嚼玩味,普通读者也一看就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倡导的文艺创作原则。前者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后者主张既表明对现实的态度又体现对未来的渴求。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滥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以《七律•长征》为例,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是浪漫主义精品。就纪实长征这一重大事件而言,它是现实主义的;从抒发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而言,它是浪漫主义的。每一句诗都概括了长征的某种特征,都再现了长征史诗的局部面貌,都赞扬了红军的钢铁意志和豪迈情感。真实的感受、磅礴的力量、澎湃的激情使《七律•长征》成为千古绝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毛泽东诗词,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B. 毛泽东认为旧体诗词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其诗词是运用该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 
  C. 毛泽东诗词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 
  D. 《七律•长征)感受真实、力量磅确、激情速湃,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对毛泽东诗词的文化价值做了准确的定位,强调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 B. 文章接下来层层递进,由主到次分别从民族风格、语言、创作原则三个方面论述。 C. 文章恰当引用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的话,直接表明了他对中国旧体诗词的态度。 D. 文章在论述中运用了大量例证,如《七律•长征》等诗词诗句,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不涉及外国文化。 
  B.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表现传统文人的普遍情感。 C. 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他的诗词人民群众一看就懂。 D. 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深沉而浓郁的激情。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