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50字。
第二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题型
设 问 定 向
审 题 定 向
答 题 定 向
人
物
形
象
1. 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词)中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分析(概括)。 1.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1. 概括形象:
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
一言一行一心理
3.形象意义:形象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及存在的社会意义。
景
物
形
象
1.这首诗刻画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XX意象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诗中景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1.题干有“意象”或“景物形象”字样。
2涉及意象的题目,一般要涉及意象的作用或意象中蕴涵的情感 1.明确意象:明确意象本身蕴含的季节、时令、地域等特点或意象构成的画面。
2.分析意象:从景物组合、构成画面等方面进行分析。
3.探求意境(情感)分析意象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感。
事
物
形
象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写的事物形象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关于诗歌事物的形象一般出现在托物言志的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XX事物。
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语句 1.概括特征:特点+品质
2.对接情感: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情操、品行)进行对接。
3.概括效果:概括其在写人或者抒情方面的效果。
意
境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题干中有“意境”的字样
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是关于“感情”的。 1.描图景:描绘诗歌中展现的画面
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析感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题
公
式 分析
形象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 )的形象。诗歌中( )句写了( ),表现了( )。诗人通过塑造( ),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 )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分析
意境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借( )等意象,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题型一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染。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1、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 氓》中的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孔雀东南飞》中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针对训练】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叫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在高考考查的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