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4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言一直是正规的书面语言。不仅如此,直到明清时期,不少读书人在谈话时也使用文言。20世纪初,在蒋光慈的小说《田野的风》里写到乡绅的谈话,仍然是半文半白的。如:“此人不除,恐怕吾乡永无安息之日矣!”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观念,他们觉得用文言谈话更高雅、更符合自己的身份。一方面是跟他们的阅读有关。张中行说:“执笔的人,总是通文的人。通文,旧时代的,脑子里装满《庄》《骚》《史》《汉》,新时代的,脑子里装满鲁迅、巴金,自己拿起笔,自然就不知不觉,心摹手追,也就《庄》《骚》《史》《汉》,或者鲁迅、巴金。”不仅写文章如此,说话也如此,满脑子都是文言,说话也就接近于文言了。新文化运动后,白话取代了文言,成为全民使用的正规书面语,但文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从语言方面讲,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有不少文言成分。孙德金对此作了很好的论述:“现代汉语书面语是在近代白话的基础上,融合了文言、方言及其他语言成分,经过百年多发展而成的”,“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言语法成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正式、典雅语体风格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些文言成分不是为了仿古、转文而使用,而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尤其是比较典雅、庄重的书面表达所必需的。比如,“之”“其”“以”等常用的文言虚词,今天在一般情况下,会用现代汉语的虚词代替。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仍然要用文言虚词,如“高山之巅”“自圆其说”“以少胜多”“集体所有”。即使在口语中,有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三分之一”的“之”,“以大局为重”的“以”。语法格式是如此,词汇更是如此。很多文言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用了,但作为语素还很活跃,如“奥”可以构成“奥秘”“奥妙”“深奥”等。在成语中保留文言词语更多,如“唯利是图”“空空如也”“罄竹难书”“破釜沉舟”等,都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和历史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所以,要很好地掌握现代汉语,就必须懂文言。
  从文化方面看,如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家都认识到这是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懂文言。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要懂文言,而且不能一知半解,否则就不能正确把握古代典籍的含义,甚至会闹一些笑话。教育工作者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要懂一些文言。从事科技工作的,也需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一些很有造诣的科技专家也有校深厚的文言功底,能自如地阅读文史古籍。即使是一般文化水平的公民,也要懂一点文言,否则,就无法懂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深刻的思想,无法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美德。所以,学习文言,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节选自蒋绍愚《也谈文言和白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中通文的人,脑子里总装满经史子集,难免在说话写文章时接近于文言。
  B.很多文言成分积淀在今天的日常语言中,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有机的组成部分。
  C.除具备一定文言知识外,掌握一些历史常识,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D.文化水平一般的人学点文言,有助于了解古人的深刻思想,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从文言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兴衰变迁入手引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论述了文言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蒋光慈的小说、文言虚词和成语等的运用为事实论据,典型而有代表性。
  D.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和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清时期的不少读书人为了追求高雅,在谈话时也使用文言文,这与他们的阅读密切相关。
  B.现代汉语中典雅庄重的书面表达离不开文言成分,可见白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不上文言。
  C.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打通了文言的障碍,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近年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这对提高国民传统文化素养来说意义深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全球竞相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演进。在我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同时,美国进一步强化完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印度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也竞相发展。同时,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从单一GPS应用向多系统兼容应用转变,从以导航应用为主向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