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27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统考调研语文试题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朔可用,遂充隋唐邓节度使。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侯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秀琳降,谓愬曰:“必破贼,非李佑无与成功者。”佑,贼健将也。愬候佑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佑果轻出,用诚禽而还。诸将素苦佑,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佑之罚,将吏杂然不解。愬力不能独完佑,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表六院兵马使。佑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师夜起,佑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贼恃吴房、郎山戍,晏然无知者。佑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公众号重庆一诊《文言文•唐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旧令/敢舍谍者族/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B.旧令/敢舍谍者族/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C.旧令/敢舍谍者族/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D.旧令/敢舍谍者族/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B.六院,犹六宫,后妃所居之地,文中六院兵马使,就是护卫六宫安全的侍卫长官。
  C.檄,古代用于征召、声讨敌人或昭示百姓等的官方文书,今指批判性的声讨文章。
  D.柝,古代巡夜报更用的梆子,《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的“柝”代指巡夜的梆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想勇于担当,主动请缨。宪宗讨伐吴元济,前后派高霞寓和袁滋做统帅,均告失败,李想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可,于是任命他担任节度使。
  B.李想遇事冷静,虑事深远。李想料到叛贼必轻视自己,也为避免惊扰叛贼,故不安排巡逻队伍;众将领请求杀掉李佑,李想却设法保全,因为要用他征讨蔡州。
  C.李想待人以诚,体恤下情。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贼兵来降,他听其自便,对那些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D.李想颇有智谋,善于用兵。他抓住吴元济布防的可乘之机,选择夜间突袭,途中利用鹅鸭叫声掩盖行军动静,夺取城门后,依旧报更迷惑敌人,终轻取蔡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诏释以还想。
  译文:
  (2)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译文:
  14.军中诸将为什么坚持要杀掉李佑?请简要概括。(3分)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11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A. 观看五猖会做铺垫。
  B. 妇孺们与读书人对迎神赛会的态度,同跑去看热闹的“闲人”两相对比,说明赛会在旧社会属于低下的活动。
  C.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两句景物描写,烘托出“我”不能趁早出行的焦急心情。
  D. “粤自盘古”多次出现,运用反复手法再现背书的场景,强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