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2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①
王安石
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事可施设,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长老言:钱氏②时,置营田吏卒,岁浚治之,人无旱忧,恃以丰足。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向之渠川,稍稍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也。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以为宜乘人之有馀,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之患。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而幸今之有馀力,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讲而明之矣,而又导利去害,汲汲若不足。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顾其厝事之详,尚不得彻,辄复条件其详以闻。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幸甚。
(注释)①宋仁宗庆历(1047年)春,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提出“浚治川渠”建议,本文是作者在呈送“开河”方案时写给上级杜学士的一封信。②钱氏:五代时的吴越王。
6.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愚,不更事物之变 更:经历
B.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 穰:丰收
C.亦皆惩旱之数 惩:惩戒
D.辄复条件其详以闻 条件:逐件条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 故辄具以闻州
B.水有所去 有所未安
C.而非岁之咎也 而又导利去害
D.闻之翕然 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
(我)在学士部下充数,身在学士周围人的监察之下。
B.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
当官的因循苟且,靠百姓自身的能力又不能自行解决。
C.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小民可以共享成功后的快乐,却难以在最初一起谋事。
D.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
兴修水利这是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最应该关心的事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信中深入剖析了鄞县致旱的原因和当地人民的心理、愿望,提出了组织人民兴修水利的建议。
B.信的第一段,作者不仅表示了对上级的谦恭和感激,更表明自己要尽其职宜,施设政事的为官态度。
C.信的第二段,通过鄞县今昔灾情的对比,得出了旱灾连年,其罪不在天公、地理,而在人力有所不施的结论。
D.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不仅详陈了开河的有利条件,也提出需要强迫当地百姓支持开河的具体困难。
10.结合文章第二、三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安石建议兴修水利的原因及有利条件。(6分)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