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1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敢和差距较劲
  冯远
  ①差距,是一个人们不太喜欢的词,因为觉得差距就代表着失败,代表着没面子,代表情何以堪。但是,差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到一个国家,因为看到了差距,可能会及时调整尽快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瞄着国际一流水平,在正视差距中不断前进,在努力追赶中缩小差距,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小到个人,因为看到了和他人的差距,就会勤奋刻苦,追赶上来。
  ②古语云:“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也并不可怕,但最怕的是对差距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根本不想正视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在差距面前担心下级“看低”了自己,领导“看轻”了自己,同事“看扁”了自己,面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 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③只有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善于缩小差距,才能跻身一流、比肩一流。换句话说,就是要多和差距较较劲。不仅要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更要克服自己长期形成的情性、惯性,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
  ④较劲,不是认死理,而是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存在,有志赶超的精神和气势。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是一种多在事 上磨的韧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觉,更是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气神。古往今来,多少平凡的人不是靠着这样一股气啊、劲啊,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⑤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多次朗读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 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现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败,西管回藩却成为毛泽东都饮佩的人。可见,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动,差距总会一点赶上,甚至被超越。
  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任何成绩都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耕出来。干出来的,勇于与自己较动,不退编:敢于与高手较动,不让步:养于与困难较动,不低头,我们就能把短板变成我们的优势,实现由“跟跑”“后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 2分 ) .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敢和差距较劲。                                                   B.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C.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 敢于与高手较劲。
  2 ( 2分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人们不太喜欢的词“差距”引出本文的论题,指出“看到差距”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
  B. 第④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平凡的人靠着较劲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的具体例子。
  C. 第⑤段列举曾国藩正视差距的例子,从反面论述“常怀差距意识,能缩小差距,跻身一流、比肩一流”。
  D. 第⑥段总结上文,指出“敢于与自己、高手、困难较劲,会变短板为优势,成为领跑者”。
  3 ( 2分 ) .下列对文章“较劲”一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较劲”,不是认死理,而是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存在,然后用尽一切手段消灭它。
  B. “较劲”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
  C. “较劲”是一种多在事上磨的韧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觉。
  D. “较劲”是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气神。
  ( 7.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服,是以汉服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也包括少数民族服饰。近年来,华服这一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的服饰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兴起,成为时尚 与传统融合、青春与古老共鸣的重要文化现象和新兴经济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今,全国华服爱好者从32万增长至454万,华服商家从196家增长至1550家。华服的销售产值也从2015年的1.9亿元,增长到今天的数十亿元。
  材料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