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70字。
现代文阅读指导探幽
——晋中市2006年初中新课程复习研讨会
山西省平遥中学 张之光
【明确方向】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应当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课标》的理解把握。
二、新课程中考命题的趋向。
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变的是题型,不变的是紧扣《课标》,考查的是语文素养。这里,谨引用张春莲老师在《中学生阅读》2005年第10期对05年湖北宜昌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只慢八分钟》的评述作点说明:
“宜昌市的试题年年有新特点。从整体设计看,上述试题形式上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阅读题型,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要求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的题型,但是完全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考查阅读,可以说宜昌市是第一个。另外,上述试题从形式上看采用了读书笔记的方式,但实质上还是考查阅读能力,只是这种考查更加集中一些,重点也更突出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文章内容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设题方式也是对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一种明确的引导。”
三、指导学生应对新课程中考。
两个重点:《课标》为“根”,学生为“本”,二者合一,方为“根本”。
两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已有知识、思维和试题)的关系。
两个突破:
(1)突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难点,做到:考虑全面、表达准确;
(2)突破“温故知新”的困惑,做好知识的迁移。
张春莲老师昨天上午讲到:利用好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要充分利用教材。
三个目标:准确、全面、有文采。
记叙文阅读
【把握《课标》】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七到九年级学段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共有十五条,其中涉及到记叙类文章且与考试直接相关的有三点:
一、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评价建议”中有两点:
一、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二、(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复习要点】
1.理解字词意思;
2.概括文章内容;
3.体会句子含义;
4.欣赏独特语言;
5.弄清结构层次;
6.回答开放式题。
【授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