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09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期21级第一次素质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为何提倡仁和孝
  ①“仁”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谓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点没有疑问。孔子追求的“仁者,爱人”,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打仗。他在《宪问》里举齐相管仲作为“仁”的典型代表,“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不以兵车就是“仁”的直接表现。
  ②儒家思想中还有一项重要主题“孝”,就不像“仁”一样简单明了。虽然“孝”的地位提升和孟子、荀子等战国时代的儒家密切相关,但追溯源头,还是要从孔子算起。“孝”是儒家思想中最有争议的一项,尤其是被简化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威”之后,那么“孝”是怎么回事呢?《论语•学而》里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因为《论语》没有上下文,“孝弟”是怎样成为“仁”的根本的,孔子没说清楚。对“孝”和“仁”的关系,孔子还有一个解释,“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守孝道的人是不会犯上的,不犯上也就不会作乱,就是“仁”。《孔子家语•王言解》还有一个证据。曾参问孔子,什么是成就王业的道理。孔子说了 “七教”,头两条就是“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即“敬老、尊齿”,同时直接指向了 “上”,也就是执政者。只有执政者先“敬老”,老百姓才能进一步“孝”。为什么执政者的“敬老”能促进“孝”,孔子没有进一步说明。
  ③孔子特别敬仰的“仁人”帮我们揭晓了谜底。《管子•入国》解释了 “敬老”。管仲当年提出治国的“九惠”,第一惠叫做“老老”,就是“敬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此之谓老老。”简单说,就是对七十以上的老人,留一个儿子养老,不要征发兵役、徭役,年纪越大,征发的待遇越优惠。死了以后,执政者还要提供丧葬。“老老”之后还有“慈幼”,具体是“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也就是,幼儿多的,让父母有更多机会养育。“老老、慈幼”合在一起,就是今日“敬老爱幼”的源头,而且这些都是“上”位者可以左右的事情。
  ④谜底揭开,孔子所谓的“仁”和“孝”延续了管仲的说法,都是针对执政者,而不是老百姓的。执政者别打仗,就是“仁”;仗打得少了,不用上战场的成年人有机会留在家中,赡养老人,照顾幼儿就能实现“孝”。“孝”其实是“仁”的隐喻形式。孝养老人是人类的天性,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却是“上”位者剥夺了这种权利。频繁征战耗尽了成年劳动者的生命和赡养能力,让长者老无所依。“行孝”的充要条件,不仅要有“孝心”,还有更重要的一条:父(母)、子(女)同时健在。失去了家庭代际中的任何一方,“尊老爱幼”就无法实现。而这可以说完全不是普通人的责任,其责在“上”位者。孔子不止一次用“孝”的隐喻,来追求他心中的“仁”。而这种隐喻在两千多年以来,却被后人混清了本体和喻体,变成了对普罗大众的道德枷锁,这是孔子始料未及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在《论语》里多次出现,是孔子思想核心,它可被表述为“仁者,爱人”。
  B.“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主题,被后世儒家提升到很高地位,但最早重视“孝”的是孔子。
  C.孔子认为“孝”是“为仁之本”,就普通百姓而言,守孝道者一般不会犯上作乱,就是“仁”。
  D.孔子认为执政者欲成就王业,必须以身作则,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带动百姓行“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虽然提出了“孝”是“为仁之本”的观点,但并没有明确解释其理由,在《论语》中也缺乏直接的上下文供人参考。
  B.孔子对“为什么执政者的敬老能促进孝”这个问题没有作进一步说明,是因为管仲在《管子•入国》中已对此作了解释。
  C.孔子提倡仁和孝,是针对执政者的,他希望执政者行仁政,不打仗,让成年人有机会赡养老人,为“孝”创造条件。
  D.春秋时期,频繁的战争剥夺了许多百姓孝养老人的权利,使百姓在“孝”的问题上有心无力。这是孔子提倡仁和孝的社会背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并不反对聚合诸侯,成就王业,他反对的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达成目的,所以他欣赏管仲“不以兵车”的“仁”,提倡“上敬老”的“孝”。
  B.“孝”被简化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威”后,成为儒家思想中最有争议的内容之一,最后变成了桎梏普罗大众两千多年的道德枷锁。
  C.管仲治国“九惠”中的“老老”“ 慈幼”,是政府对百姓“敬老爱幼”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可见,“孝”并非百姓单方面的事情。
  D.孔子敬仰管仲,延续了管仲关于“仁”和“孝”的说法。孔子的“孝”是对统治者说的,目的是以“孝”求“仁”,就是所谓“孝”是“仁”的根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天宝古村落(即现辛会村、辛联村)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北部。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天宝有1800多年历史,是古宜丰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曾以“东西南北门,前后两条街,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
  天宝古村现有民居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其中重点保护的有22栋,古石板路总长7375米,古巷43条,古门楼23个,古井36眼,古桥9座,古牌匾25块等。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建筑风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