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90+7920字。

  专题能力训练九 文言文阅读
  一、(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二、(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
  ……
  专题能力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参军。杲之少而贞立,学涉文义。起家奉朝请,巴陵王征西参军。郢州举秀才,除晋熙王镇西外兵参军,世祖征虏府功曹,尚书驾部郎。清贫自业,食唯有韭 、 韭、生韭杂菜,或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仍为世祖抚军中军记室,迁员外散骑常侍,正员郎,迁中书郎,领荆、湘二州中正。转尚书左丞,常侍、领中正如故。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迁黄门郎,兼御史中丞,寻即正。
  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世祖令对虏使,兼侍中。上每叹其风器之美,王俭在座,曰:“杲之为蝉冕所照,更生风采。陛下故当与其即真。”帝意未用也。永明中,诸王年少,不得妄与人接,敕杲之与济阳江淹五日一诣诸王,使申游好。寻又迁庐陵王中军长史,迁尚书吏部郎,参大选事。转太子右卫率,加通直常侍。
  九年,卒。临终上表曰:“臣昨夜及旦,更增气疾,自省绵痼,顷刻危殆,无容复卧。任居隆显,玷尘明世,乞解所忝,待终私庭。臣以凡庸,谬徼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且年逾知命,志事荣显,修夭有分,无所厝言。若天鉴微诚,暂借余历,倾宗殒元,陈力无远。仰违庭阙,伏枕鲠恋。送貂蝉及章。”诏不许。杲之历在上府,以文学见遇。上造崇虚馆,使为碑文。卒时年五十一,上甚惜之。谥曰贞子。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
  B.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
  C.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
  D.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奉朝请,指古代诸侯定期参加朝会,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
  B.秀才,汉代至隋朝期间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如李密《陈情表》中的“举臣秀才”。
  C.尚书左丞,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负责辅佐仆射,掌管钱谷等事项。
  D.黄门郎,古代官职名,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南北朝时为门下省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杲之出身官宦,品行端正。他出身名门,祖父曾任雍州刺史,父亲曾任司空参军,有着良好的家风,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他少年时就品学兼优。
  B.庾杲之性格开朗,安于贫困。少时家贫,吃的只有腌韭菜、煮韭菜、生韭菜等。他却开玩笑说:“谁说庾郎贫穷,吃菜曾经有三九(韭)二十七种。”
  C.庾杲之风范器宇,令人倾慕。永明年间,诸王年少,不允许私下与人交往,但朝廷却下诏令,让庾杲之与江淹五日拜见一次诸王,让他们交往结好。
  D.庾杲之文采出众,备受赏识。其临终上表,句式整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