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690字。

  书评-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基础训练解析版
  专题48 论述类文本常见的类型:书评
  【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新诗革命先行的纪念碑式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新思潮的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的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融化,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史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
  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幻莫测,但并非没有理路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的审美偏见而已。
  1.下列不属于新诗的主要特征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境界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
  B.力图排除僵死的文言词语,将口语入诗。
  C.借鉴并融化了外国诗歌的音律形式。
  D.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形成自由体新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适是新诗的最早开拓者,而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奠定了新诗传统的主要基础。
  B.新诗不断地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并适当地将其融化在自己的风格之中,逐渐趋同于世界文学。
  C.“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同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等一样,也有自己的时代烙印。
  D.新诗打破了旧传统,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外来的东西,增加了它世界文学的色彩,当然,它也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
  B.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为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新诗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新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