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00字。
囚绿记  备课资料
一、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代表作有《囚绿记》、《海星》、《竹刀》等。
    他的第一本集子《海星》几乎都是短短的散文诗似的篇章,有着年轻人的回忆、幻想和沉思。由于他当时远远地离开战斗生活,所以在他那些写得很清新和纯朴的文字中,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轧》已经明显地趋向成熟。用来给集子命名的《竹刀》,就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构。在30年代发表作品的一批散文作家中,陆蠡具备很多作家所有的长处,他像李广田那样洋溢着乡野和泥土的气息;像吴伯箫那样驾驭着优美、清丽的文笔;又像师陀那样善于倾诉忧郁和动人的故事。他作品的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和艺术上却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二、课文研讨
在本文中,作者始终抒发了自己对于象征着生命与自由的绿色的深沉的情感。
(一)仔细阅读本文,谈谈作品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抒情线索是如何展开的?这两者是如何结合的?
——开头用倒叙引出,后面按时间的顺序。
本文的行抒情线索是:恋绿-囚绿一释绿一念绿。
文章主体部分从表层看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这是典型的直缀式结构,单纯、连贯;从深层看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柔缓轻徐,错落有致。时间延伸线之直与情感心理线之曲,相映成趣,使本文的结构有一种尺水兴波、曲径通幽之美。
(二)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并概括大意。
——1、写依恋绿色的缘由;2、写自己如何从恋绿变成了“囚绿”;3、卢沟桥事变后作者“释绿”;4、
4、怀念“绿”,期待与绿色重逢的日子。
(三)开头用倒叙有何好处?
起笔“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独句成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出语平淡,含而不露。是什么样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