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370字。

  2022年浙江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三解”系列精品
  重难点十一  传统文化阅读
  【解考点】1.从选材来看:以儒家经典《论语选读》为主,适当兼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也可将“名家对《论语解读》注解文段”“诸子百家选段”等作为命题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材料间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印证,或相互对立,异同互现。考生必须储备一定的诸子百家的常识,答题时一定要理解到位,善于比较,工于鉴赏,还要学会结合现实社会来分析问题。做到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2.从命题形式来看:考查题型涉及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种,且这两种题型具有固定化的趋势。分值为6分。考查目标依旧涉及识记、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赏析、评价、运用这几个方面,其中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是考查的重点,考查能力趋向综合。   
  【解技巧】第一步:读懂材料,找出核心词语。
  文化经典语言凝练而含意深远,思辨性强而故事性弱,理解分析起来很多考生都觉得深奥晦涩。其实,只要读懂所给语段,就感觉不难。
  1.粗译所给语段,尽量读懂其“字面意”。
  积极调动以往积累的文言知识,大胆而灵活地迁移到文意的疏通上。语段后如有注释,一定要借助它们来读懂文意。
  2.找出体现思想的核心词语。
  读的是语意,抓的是思想。几乎任何语段,都有能体现其思想的核心词语(如“义”“孝”“德”“信”等),阅读时把这些词语拎出来,就能“纲举目张”。有的核心词语题干已给出,如“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题干中的“自省”就是语段中的核心词,以“自省”为中心去读语段,就容易多了。
  第二步:深入挖掘,评析结合。
  浙江卷文化经典阅读共由两小题组成。第一道题侧重考查对所给语段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题型有填空和简答两种,无论哪种题型,都要求答案要言不烦,一语中的。第二道题侧重考查对语段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的评析能力,对此,可注意以下几点:
  (1)精思细想,深入挖掘。
  所给语段大都是字约意丰,言简意赅,为此要深入文意内部,细致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
  (2)评析评析,有评有析,评析结合。
  评,就是要发表自己对语段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看法,或赞成,或肯定,或作辩证评价。析,就是要结合所给语段的词语、句子,说明观点的由来、根据,必要时也可联系现实,沟通古今,挖掘出其对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指导、借鉴意义。答题时要评析结合,不可光评不析,或者光析不评。
  (3)评析结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进行。先亮明自己的看法,再结合语段阐述自己的理由,后指出观点的价值、意义或作用,尤其要指出语段所体现出的思想在该学派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价值。
  【解题目】A组  真题精练 
  【2021年】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 (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 例子。
  2. 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