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00字。
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恪守 kè 绮户qí 枉然wǎng 雾凇沆砀hàng
B.娉婷pīn 风骚sāo 冠冕guān 浩浩汤汤shāng
C.折腰zhé 嘶哑sī 谪守zhé 山肴野蔌sù
D.妖娆ráo 鲜妍yán 呢喃nán 伛偻提携l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箱箧 忧戚 横无际涯 静影沉壁
B.篝火 阴翳 红妆素裹 忧馋畏讥
C.摇曳 灰烬 原弛蜡象 矫揉造作
D.飘逸 亵渎 朝晖夕阴 鸠占鹊巢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
的不二法门。
C.一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
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
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常常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艾青的诗歌《向太阳》,诗人就借助
了“太阳”这一形象来抒发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周总理,你在哪里》也使用了
同样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B.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这
句话中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可删去“能否”。)
D.“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是一个并列复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5 一 7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气节犹如蚌之珍珠
乐 其
①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了气节,无异于行尸走肉。
②评书大师单田芳从艺60余年,传世的各类评书作品达100余部。有人曾问他,说书应该怎么说?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梅兰芳与杨小楼的故事。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梅兰芳送杨小楼回乡。到运河畔,杨小楼问梅兰芳还唱戏吗?梅兰芳说不唱了。杨小楼说我也不唱了,演了一辈子忠臣孝子,不能临了失节。说完这番话,二人在码头上最后演了一出《霸王别姬》。一年后,杨小楼病故,而梅兰芳也蓄须明志。
③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不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而且涌现出许多讲品行、重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屈原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有口皆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等故事家喻户晓。
④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正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的气节,既表现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慷慨赴死、在所不辞,也表现在对自己内心秉持原则的坚守。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留下的作品《乞米帖》,其实是一个借条。当时,唐朝社会受安史之乱重创,又恰逢关中大旱,江南涝灾,加之宰相元载推行“厚外官而薄京官”的俸薪政策,导致为官清廉、拙于生事的颜真卿生活异常拮据。他带头一日三餐以粥度日,数月之后,罄竭瓢空,遂决定借米。向谁借呢?他不向朝廷申要,不向奸佞求要,不向显贵索要,而是向为人耿直、忠厚孝悌的好友李太保乞告。宁愿举家食粥,向挚友借米,也绝不愿失掉清白为官的气节。
⑤泰戈尔说过,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展示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批又一批有风骨、有气节、有操守、有胆魄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无所畏惧、敢于亮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冲锋陷阵,面对诱惑心有戒尺、不为所动,面对名利心如止水、视若浮云。当成千上万的个人气节组成一个民族的气节时,它挺起的就是民族的脊梁,光耀的就是高洁的灵魂,创造的就是人间的奇迹。
⑥毛泽东对岳飞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名言做过精彩的点评:“是呀,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有片面性,因为它缺了一面,好像文官不要钱,但是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却可以要钱。我们解放军则是文官既不要钱,也不怕死,武官既不怕死,也不要钱,这样岂不更好,天下岂不更太平!”不怕死是气节,不贪财也是气节。军人既要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又要做到正气凛然、一尘不染。守住了这两条,军人就有了“主心骨”“定盘星”,在履行职责和使命中,就能够心存定力、心有所依,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永葆军人本色和革命气节。
⑦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就失去了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了气节,无异于行尸走肉。气节犹如蚌之珍珠,不能不倍加呵护和恒久坚守。 (摘编自《解放军日报》)
5.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气节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民族财富。
B.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气节的民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