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19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一切认知活动都有其身体基础,而身体为社会文化价值所渗透。由此,先秦儒家在身体训练中注重心的主导作用,提倡礼的节制,充满自省、自律的意味。
考究《说文解字》,“身”在中国思想中狭义表示躯体,广义表示摄心、气、形而为形神相合、身心一体的生命整体。儒家认为,人的身与心是浑然一体的,言身必称心,称心必言身,二者不可分割。“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子认为这种仁心与躯体相辅相成时便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即“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郭店楚简(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的竹简)《五行》中把“仁”写为“”,意为道德必须在身体上体现出来,其轨迹可由心而身,也可由身而心。
孟子把身心之学往心为主宰的方向发展,他一方面说“尽其心者……所以事天也”,又说“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指出心的知性、知天的道德功能可以充实浮现于人的身体,“践形"是心的涵养经由身体的外在显示。孟子还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以心为本,以身为末,这种生理存在与道德存在浑然融合会呈现出崇高的生命气象。
为了达到“身心一体”,儒家注重身体的教育,我们广义上俗称为“体育”,其更多体现为以心为主导的德性修养。“子不语怪、力、乱、神”,先秦儒家话语对于力量、力气通常是持批评和否定态度的。儒家认为力先天是有差异的,所以孟子言“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是亦为乌获而已矣”,人的力量不应作为炫耀和竞争的资本。真正值得炫耀的资本在于“德”,所以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荀子也说“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而在身体训练中,如果“心”暂时性缺位,这些身体运动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正当性。孔子主张要以礼挖掘身体的伦理维度,“诸候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孟子在谈论田猎活动“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时,也提出要“范我驱驰”,即驾车要合乎规范,不能一味以获得猎物为目的而从心所欲。
以“礼”为规范的身体训练,投射到政治层面,便是儒家追求的长幼有序、尊卑分明的治国理念。“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荀子更是直接把治国与射、御等活动相联系,认为汤武能成就霸业在于遵守中庸和谐之礼的精髓,获得士兵和百姓的共同支持。
传统儒家将身体视为心、形、气等多种层面构成的身体系统。儒家身体观将运动纳入仁、礼的德治理论体系中,将射、御项目列为六艺科目,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摘编自韩洋《身心之仁与儒家的“体”育观》)
材料二
全民健康生活是新时代社会体育的首要伦理价值追求,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身心健康、人格健康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引领健身生活方式、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是新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这一切都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针对人的“物化”和“单向度”现象,新时代中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的本质当作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体育发展也经历了从“服务神”到“服务人”的转变过程。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人为了表达对奥林匹克众神的虔诚和敬仰,举办了古代奥林匹克祭奠。公元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推崇基督教禁欲主义,停办古代奥林匹克祭奠。1894年,12个国家在巴黎联合决议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这才彻底摆脱了宗教禁欲思想的束缚。奥林匹克主义认为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体质、才智和意志品质,创造一种使人们在锻炼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它促进和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在顾拜旦看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本质上说竞技体育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竞技体育不仅追求身体的强健有力还承载着积极、进取、拼搏的人生态度。现代体育把人的力量与人本精神高度融合在一起,把精神与肉体统一起来,肯定人身体运动的基础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人生实践哲学。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与新时代人民的健康理念异曲同工,都以人本主义为原则,以服务人的健康生活为价值追求。
由此,我们现在提出健康是人生活的出发点,是“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首要条件,是一种人身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健康理念成为统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伦理价值。它贯穿于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之中,在新时代,它不仅使体育的对象发生变化,同时它还在服务对象之中实现自己的统领,这个目的是新时代体育发展自己设定的,作为规律决定其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
(摘编自赵金国、龚正伟《健康:新时代中国体育的首要伦理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用心、气、形的融合来解释“身”的生命整体意义,儒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
B.儒家认为射、御项目不能一味地以射中、快速为目的,但将其纳入“六艺”还是表明他们对体育的重视。
C.顾拜旦说竞技体育本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这和竞技体育能实现人的本质的理念是一致的。
D.人本主义体育观修正了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以全民健康生活作为首要伦理价值是时代的进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强调通过“四体”表现内在的“心性”,这和他反对炫耀“力”的观念是相互矛盾的。
B.孔子用礼来挖掘身体的伦理维度,这与传统儒家“体育”的意义在于化育身体是一致的。
C.现代体育更加重视身体强健的作用,竞技体育对力量和速度的追求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D.健康是人身自由中最重要的,传统儒家对德性的偏爱无法使人健康,因而无法实现人身自由。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最能支持“全民健康生活是新时代社会体育的首要伦理价值”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
B.力学所以论用力之方向、时间、速度等,使人体之各种运动合于力学之公式及定理。(吴蕴瑞)
C.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陶行知)
D.吾人为中华民国国民,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于肩。(陈嘉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从身体和精神关系的角度阐明新时代体育健康理念对传统儒家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6分)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旅游的火热,是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生动体现。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某旅游出行服务平台数据上的乡村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68%。某旅行玩乐平台数据显示,由于需求旺盛,当前国内民宿客单价较去年同期提高32%,“当地游”的客单价也较去年同期提高31%。这些年,随着人们观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