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40字。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阅读。(共79分)
1.(2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李长林笑着告诉我,就他所记得而言,他每次总说五十六了。这好像是他爱说的一个小小的笑话。李长林认为,他同现在这位夫人结婚后就不再记年龄了。这位夫人是个骨骼粗壮的农村姑娘,枪法高明、骑术高超,自己领导过一支游击队,把受伤战士背在身上,大手大足像个男人,身体壮实。作战勇敢。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我六岁时,进了一个丁姓地主的私塾。他要我缴学费,而且待我很坏,好像这是慈善事业似的。我在家里吃饭睡觉,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我干各种活,如挑水、放牛等等。我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年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遁形 翘首(qiào) 牦牛肉(háo) 诚慌诚恐
B.禁锢 滞留(zhì) 缴学费(jiǎo) 藏污纳垢
C.吹嘘 炽热(chì) 好劳动(hǎo) 深恶痛疾
D.落第 佃农(diàn) 匿名信(nì) 杳无消息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作为信息的分发器,新闻媒体的报道如果振聋发聩,势必触发人们的欲望和行动,以致引起全社会的震动。
B.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虽饱经沧桑,依旧风华正茂!
C.这部书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在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殚精竭虑,奋斗不息。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文中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B.上三段面文字的作者在这部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作者对抗日战争这一事件的评价。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复活》等,美国作家茨威格曾为他写传编入《三作家》。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根据他的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以上三段文字出自《 》,这部书是 国记者 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通过采访和考察写成的,当时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
(5)选段中的朱德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请结合选段和整本书的阅读,说一说朱德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2.名句默写填空。
(1)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崔颢登上黄鹤楼,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 。(崔颢《黄鹤楼》)
(2)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象,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中被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 , 。(王维《使至塞上》)
(3)欣逢盛世,我们要怀有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曹操写出了内心的志向: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3.(10分)诗词鉴赏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