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290字。
高一语文周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摘编自陈吴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爱岗敬业,是爱岗和敬业的合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具体来说,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所以,“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因此,“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
和“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一样,“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甚至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无“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判断一个工人能否称之为新时代“工匠”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工匠精神”的发育程度,同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都直接发生着关联。从精神文明来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本质上它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的。从物质文明来看,“工匠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
为实现中国从全球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未来。
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品牌经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也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殖的重要来源。其实,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烤鸭能够驰名世界,也是得益于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徐耀强《论“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所以我国古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B.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说明他虽然杀牛技术娴熟,但仍然缺乏全局视野。
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创新。
D.“工匠精神”在本质上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要求相契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了古代工匠治玉时的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
B.有无“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判断一个职工能否称之为新时代“工匠”的一个重要标准。
C.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我国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D.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而推进“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文化的培育。
3.“工匠精神”不仅是手工艺人的安身之本,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工匠精神”,下列不属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教师为上好一堂课,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反复修改教案。
B.大学生王某为了参加招聘考试,准备应试资料到深夜。
C.某医院外科医生为完成某项疑难手术,与外地专家视频连线。
D.某位农学家多次率领团队到盐碱地,做盐碱地玉米种植试验。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5.请根据材料三回答。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具有哪些价值和意义?(6分)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上的天空
钟求是
朱一围病逝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妻子筱蓓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忙处理掉家里的藏书。筱蓓说:“吕默,这些书是随着一围的,一围一走,它们早晚得散了。”筱蓓又说:“儿子对这些书正眼都不瞧一下……我不图钱,要是能找到合适的去处,一围会高兴的。”
这是个有点突然的求助。我握着手机想了几秒钟,又想了几秒钟,才慢着声音应接下来。
我当然明白,筱蓓把此活儿交给我,不仅是因为我原先在市图书馆当过差,容易找到收留这些书的地方,更是因为一围朋友稀少,对这种事能够上心的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