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570字。

  秘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判断一种民间文化事象是否属于新民俗,已有的民俗学研究给出了丰富的界定标准,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我们可借此来观察年度汉字评选,挖掘其民俗特征。
  关注度高,参与性强。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大体在每年11月启动,12月中下旬揭晓,同时覆盖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地区、行业,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全民性文化现象,社会认同度非常高。2019年国内“汉语盘点”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数千条,总关注量超过3.5亿。
  传统深厚,多年传承。这种传承性既表现为活动自身多年来的延续,更表现为对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年度汉字评选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组织的“今年的汉字”评选,2020年日本选出的字是“密”,与“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密切接触”相关。我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于2006年起推出年度“汉语盘点”,今年入选的前五位候选字分别是“抗、民、云、疫、安”。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陆续开始举办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圈的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凝聚力,有诸多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离不开它深厚的汉字文化传统土壤。可以说,年度汉字评选是汉字民俗传统与新技术、新媒体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扩布性强,覆盖面广。一方面,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扩大到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发起的“法兰西年度汉字”。另一方面,国内的年度汉字评选还扩展到许多省市、行业和媒体,也开始关注不同群体乃至个体,如中国企业年度汉字、山东省年度汉字评选、全媒体年度汉字评选等。同时,年度汉字也已成为一个较为固定的词或短语,成为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以“我的年度汉字”为名的命题作文或征文活动频繁出现,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成长。
  多元发展,趋于泛化。年度汉字评选在稳定与变异中互动发展,稳定的文化内核与多彩的呈现形式共存,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与泛化趋势。各项活动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又呈现不断创新、不断升温的态势。近年的“汉语盘点”增加了用短视频发布字词并讲述故事等环节;一些活动还出现了年度汉字评选同行业或地区的文化民俗活动相融合的情况,如2018“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与陕西白水谷雨祭仓圣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进行。
  (摘编自刘凌《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新民俗》,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因此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认同度很高。
  B.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经传承延续多年,体现了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C.年度汉字评选不仅在汉字文化圈内得到了扩布,而且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外。
  D.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虽然有相对固定的程序,但它的呈现形式却是丰富多彩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民俗的界定标准,为挖掘年度汉字评选的民俗特征提供了依据。
  B.文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论证层次清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
  C.第三段论证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起源于日本这一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结合汉字文化的传统展开论述,增添了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文化底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度汉字评选方兴未艾,在不同国家、地区乃至行业之间,都受到了高度关注。
  B.年度汉字评选有赖于汉字文化传统,没有这种传统,就不可能有这种活动产生。
  C.年度汉字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已经成为人们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
  D.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形成发展,还得益于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推动与促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如期实现10%!这一年,你我都更讲科学了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协获悉,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6.20%提升至2020年的超过10%,如期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的总目标。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全民科普之仗。从最初的恐慌焦虑到科学应对,再到健康观念、生活习惯甚至价值理念的改变,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