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25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此时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
1995年4月13日
(原文有删改)
(注: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通晓英、德等12国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文中的“死文字”即指吐火罗文。)
(1)作者听雨,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虚实结合,文风清新。阅读文章
季羡林《听雨》学案
段落序号 文段内容
①②③ 清晨喜悦听雨
④⑤
⑥ 叙述喜雨原因
⑦
⑧
⑨ 默愿雨声长响
(2)“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结合上下文,赏析“竟”字并简要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一片祥和。
(4)季羡林先生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试把“真情”与语言结合赏析句子。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不能自已,心花怒放
(5)阅读文段④,引用原文概括中国雅人听雨的三重境界,并对第三重境界作简要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9.(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