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86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2月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
《红楼梦》诗词写得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
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关于落花,在《红楼梦》中写的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
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
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葬花吟》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
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勿。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得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级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繁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繁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曾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真正优秀的诗和词想必是多层次而富有哲理,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
(摘编自《叶嘉莹讲<红楼梦>中的诗词》
材料二:
诗之美与音节、字句皆有关,好的诗句除格律上的平仄音色外,又有文法上的关系。好诗是复杂的统一,矛盾的调和。好是多方面的,说不完,只是单独的成,酸,绝不好吃。老杜“天宝之乱”后辗转流离,而他还写了那么多的诗,那么好的诗,老杜在唐诗是革命,因他打破历来酝酿的传统,他表现的不是韵,而是力。我们抗战胜利前后的作品多拖着一条光明的尾巴;老杜诗虽没拖着光明尾巴,但也不是消极,因为他有热、有力,现在拖着光明尾巴的作品,即使有光也是浮光,有愉快也是浮浅,因为没热、没力。老杜的诗虽没光明、愉快,但有热、有力,绝不会今人走消极悲观之路。“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真有热,有力,字有字法,句有句法,谁比得了?普通读杜,对字法、旬法多往艰深处求,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破”“在”犹平常,而“春”字颇艰深,但老社更高处是用平常的字,而字法、句法用得更好。如“遥怜舍弟存”,“怜”字,连欢喜,悲哀全有了。
不好的作品坏人心术,堕人志气,坏人心术,以意义言;堕人志气,以气象言,文学虽不若道德,而文学之意义极与道德相近。唯文学中谈道德不是教训,是感动。文学应不堕人志气,使人读后非伤感、非愤慨、非激昂,伤感最没用,如《红楼梦》便是坏人心术,最糟是“黛玉葬花”一节,《葬花吟》最堕人志气,真酸,几时中国雅人没有黛玉莽花的习气,便有几分希望了。吸大烟者明知久烧是不好,而不抽不行;诗中伤感便如嗜好中的大烟,最害人而最不容易去掉,人大概如果不伤感便愤慨了,这也不好,这是“客气”,客气,不是真气,要做事,便当努力做事,愤慨是无用的。有理说理,有力办事,何必伤感?何必愤慨?见花落而哭,于花何补?于人何益?一个文学家不是没感情,而不是伤感,不是愤慨,但这样作品真少。伤感、愤慨,激品,人一如此,等于自杀;而若不如此,使消极了,也要不得;消极要不得,不消沉可也不要生气,有人说生气是你对你自己的一种惩罚。非伤感、非愤慨,非激吊,要泛出一种力来才行。“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自自然然一种生惫,有力而非勉强。勉强是不能持久的,普遍有力多是勉强,非真力。
(摘编自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与冯正中写“落花”的差别,在于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篇玉的只是一层感动,《葬花吟》写得动人,也非常直接,非常浅白。
B.李后主的《相见欢》因为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人生,所以在运用到短小而精姊的句子时,写悲哀写得很好。
C.文章用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这一多层次而又富有哲理且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诗句,来形象说明《红楼梦》诗词和大诗人词人相比有所不同的多种原因。
D.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有一种生意,泛出一种力来,而《红楼梦》的“黛玉葬花”一节,最堕人志气。见花落而哭,于花何补?于人何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诗词写得很好,但是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它们之间有着巨大而明显的差别。
B.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缓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而李后主的词表达非常精炼,因此李后主写“落花”更好。
C.老杜在唐诗是革命,因他打破历来酝酿的传统,他表现的不仅是韵,还是力。“近有平阴信,通怜舍弟存,”真有热、有力,字有字法,句有句法,无人能比。
D.好诗是复杂的统一,矛盾的调和。这就犹如只是单独的咸、酸,绝不好吃一样。老杜诗虽没光明、愉快,但有热、有力,绝不会令人走消极悲观之路。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符合材料一结论的一项是()(3分)
A.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欲与相守难相望,分隔两地愁断肠。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4.有的人认为叶嘉莹与顾随在诗词这一层面对《红楼梦》的看法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相同的论证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木精灵
[美]纳博科夫①
①墨水瓶投下一个抖动的圆形影子,我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画它的轮廓,远处的一间屋里时钟在打点,我呢,又是一个精神恍惚、老像做梦一般的人,还以为是有人在敲门,先是轻轻地敲,接着敲得越来越响。来人敲了十二下,停下来等候。
②“是的,我在家,请进……”
③门把手怯生生地转动一下,满身流汁的蜡烛斜了一下烛光,来人往旁边一闪,站在了长方形的阴影之外,只见他弯腰弓背,灰衣上披着星夜的霜尘。
④我认得这张脸一一认识他已经好久好久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