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210字。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吕梁市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5.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化生活的顺利进行,依销于良好的审美风尚的建立。审美风尚是特定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时期里流行的在感性中确证和享受人生意义的风气和时尚。当特定共同体的普通成员都能自觉地和共同地养成健康而优良的审美风尚时,文化强国的建设和建成就真正落到实处了。而在当代社会审美风尚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应当起到积极的作用。当此之际,依托中国传统人生境界论而形成的审美风尚论,可以成为一种起引导或启迪作用的重要元素。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可以分为四层次:首先是自然境界,人们依据自然本能,习惯或习俗去做事,具有顺才顺习等特点,如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其次是功利境界,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做事、向外求取或占有资源,其特点在于“取”;再其次是道德境界,人们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做事、公而忘私,其特点在于“与”而非“取”,不为“利”而为“义”;最后和最高的层次是天地境界,人们超越了个人和人类,为天地人整体做事,是一种超功利、超道德的“圣人”的境界,即儒家所谓成圣成贤的境界,其标志就是“天民”。这四层次境界一层次比一层次高,它们合起来可以代表个体持续不断地向上和向高处履行德行修为的儒家式理想人格模型。这种人生四境界说可以为传统审美风尚理论的建立提供一种理论基础。
  从这种儒家式人生四境界传统理论出发考察审美风尚,可以见出一种审关风尚四层次论模型。首先。在自然境界层次上,良好的审美风尚有着以美易俗的功能,这就是通过优秀的审美与艺术作品去感化或净化自然境界中的顺才顺习行为,表彰或褒奖日常民风民俗中那些健康而纯补的东西,同时批评或拒斥那些陈旧、奢靡或腐化的部分,其次,在功利境界层次上以美讽谏,良好的审美风尚还要求以审美与艺术作品去产生讽刺作用,令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功利行为进行自觉反思和积极调整。艺术作品在想象地叙述现实生活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错误或丑恶行为的过程中,或明或暗地流露出清晰的讽喻和谏阻态度,促使观众对自身的社会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再次,在道德境界层次上以美扬善,这就是通过审美与艺术作品达到惩治恶行和褒扬良善的作用,激励人们义无反顾地向着公理、共善和真善美融合等道德境界超越和升腾。最后,在天地境界层次上以美和天,以优秀艺术作品去刻画天地人“三才”间超功利和超道德的和谐境界,不再是放纵人类超越自然规律而为所欲为,而是促进人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选择与天地和谐共生,实现阴阳(天之道)、刚柔(地之道)和仁义(人之道)等多重价值理念之间的相互融通。
  应当看到,这个传统式理论模型的要义在于,在整个审美风尚的建构中,个人的人生修为是自觉的和持续不懈的,不过其出发点和目标都不是自满自足、自高自大或自我独秀,而是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人类整体与天地之间的带着相互差异的和谐共处,即“和而不同”。这些不同要素之间完全可以存在相互差异,不必强求完全同一,但可以在相互平等和共存基础上寻求和谐共生,走向美美集束和美美异和的境界。
  良好审是风尚的建立,重要的不是硬性的而是柔性的,不是强制的而是感染的,也就是不依赖理性的领悟而有发自心是深处的自觉自愿的统行修养和亲力亲为的主动实践,假如全体成员都能有此觉悟,自觉地从人生四境界说及其审美风尚理论模型中获取精神营养,当代中华民族具同体的审美风尚的根本好转和持续向好,都将是乐观的和令人期待的。
  (摘编自王一川《传统人生境界论与当代审美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风尚是一种风气和时尚,它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流行并引领着全体成员确证和享受人生的意义。
  B.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说为传统审美风尚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促进审美风尚四层次论模型的构建。
  C.冯友兰认为,“天民”是人生境界最后和最高的层次即天地境界——超功利、超道德的“圣人”的境界的标志。
  D.建立良好的审美风尚,需要由衷的自觉自愿的德行修养和亲力亲为的主动实践,而不依赖理性的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阐释审美风尚,指出良好的审美风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提出了中心论点。
  B.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证,第三段则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C.文章以直接阐述道理为主,偶用例证,如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例子论说自然境界的特点。
  D.文中既有对审美风尚四层次理论模型及其渊源的客观分析,也有对建立良好审美风尚的乐观期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功能角度看,以美易俗、以美扬善分别对应审美风尚四层次论模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层次。
  B.审美风尚四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都有激浊扬清、是是非非的特点,最高境界层次却无此要求。
  C.以优秀艺术作品刻画天地人超功利、道德的和谐境界,有助于实现多重价值理念的相互融通,
  D.在审美风尚建构中,要追求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等诸多要素的“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粮食生产主体政策上,持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使粮食生产具有经济可持续性和推进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在保障粮农收入方面,稳定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坚持并完善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三大主粮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在粮食安全领导责任落实方面,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原有“米袋子”省长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