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850字。

  2022届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动物纹样是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著名的装饰特征。商代安阳时期,动物纹样发展到了巅峰。及至商代晚期(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动物纹样则极为复杂多变。这些纹样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动物,如犀牛、兔、龟、鱼、鸟、象、虎、牛等;其二为现实中不存在,但见于古代文献中的神话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如饕餮、夔、龙、虬等。
  ②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呢?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大多相信这种意义的存在。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义。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我们可以先确定动物纹样发展的历史顺序,来比较一下几何图案是否确实比动物纹样出现得更早。其二,我们可以根据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来提出一个图形学方面的理论解释。就第一点而言,动物形装饰纹样不仅与古代中国青铜器最早的那些装饰纹样同时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第二点而言,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学者们认为有理可依的、令人信服的“含义”,以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源自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脚踏实地的研读,并且应该涵盖上述所有动物纹样的特征。我相信这种理论是存在的。
  ③事实上,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含义的解释。《国语》中有关于绝地天通神话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物”(牺牲)和“器”(礼器)。此传说表明,巫觋借此来交通天地或人神,礼器和牺牲就是天地交通仪式必需物品的一部分。
  ④如果青铜器的诞生是为了协助完成沟通生死的仪式,那么动物纹样是否是青铜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左传•宣公三年》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当行进至洛河时,他在周都洛阳附近驻足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迎接楚王,楚王却肆无忌惮地向王孙满问询象征王室的鼎的尺寸和重量。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全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⑤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夏代铸造铜鼎时在上面铸造了一些“物”的形象,这样人们就能一目了然地认出哪些是能够帮助人类交通天地的动物,哪些是无助甚至有害的动物。因而,王孙满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动物能帮助巫觋完成其交通天地的使命,它们的形象会被铸造在古代青铜礼器之上。王孙满回答楚王时申明的重要一点就是,周王仍旧同上天保持着密切联系。
  ⑥在《左传》的这一篇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物”,其释义并非“物品”,而是“牺牲”或“助天地交通之动物”。如果说青铜礼器是交通天地之巫术的必需用品,毫无疑问,动物形象也作为该使命的辅助者而被铸刻在礼器上。“物”这个词在《左传》中出现了六七十次,用法各异,但大多时候都是以“神权动物”或“牺牲”的含义出现。这些文献结合《国语》皆表明牺牲就是那些具有协助巫觋完成交通使命的动物,献牲祭祀是达到交通天地、沟通生死的具体方式。鉴于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确实具有其图形含义,它们是协助巫觋完成交通天地人神使命的各种动物的形象。
  摘编自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代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 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
  C. 青铜器以及其上的动物纹样诞生的意义都是协助巫觋完成沟通夫地人神的使命。
  D. “物”在《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中都有“牺牲”的含义,表明动物纹样确有图形含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并一一进行分析说明,使论述更严密。
  B. 文章引入《左传》片段,指出“物”具有特定含义,为文章得出结论提供证据。
  C. 文章第⑤段最后一句话的内容与本文论证的问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D. 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通过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步步深入推进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踏实研读,认真研究,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精神。
  B. 《左传》中楚王和王孙满的对话,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了周王朝的衰落。
  C. 本文将考古和艺术、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D. 研究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错误。从原文“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义”来看,关于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的看法,不是共识,仍有分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是生存机器,但这里“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
  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很难计算,不同种类的生存机器具有千变万化、种类纷繁的外部形状和内脏器官。章鱼同小鼠毫无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基本化学结构却相当一致,尤其是它们所拥有的复制基因,同我们——从大象到细菌——体内的分子基本上同属一种类型。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即人们称之为DNA的分子——的生存机器,但生存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