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940字。

  天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征信”的理解常常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
  征信作为一种专门的信用机制,首先是指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制度,是信用制度社会化以及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的征信制度。征信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进行披露,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较高的信用机制。全球主流的征信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型私营征信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征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模式等。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如部分地方、部分领域出台了遛狗不拴狗绳、乱扔垃圾、志愿献血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规定,一度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关切。很多民众质疑,这些行为是否有必要纳入征信体系,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人们获得银行贷款等。实际上,这些规定中所说的征信系统,并非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而是指地方所搭建的公共信用息平台。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将征信理解为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体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人们对公共信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而相关部门在使用相关概念时,不够科学严谨,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由此,两类制度才能各就其位、协同调整,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摘编自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
  A.我国金融征信制度已正式确认了“征信”的概念,公共信用实践中的“征信”是借用。
  B.现代社会的征信制度,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
  C.征信制度在实践中对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披露。
  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重要概念需要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对认为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B.文章先界定了“征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具体范围,这便于后文论证的展开。
  C.文章列举“乱扔垃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
  D.针对民众对某些征信规定发生的质疑或误解,作者溯源析因,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金融或经济领域的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的信用机制。
  B.征信制度提供交易对手过往的信用状况,交易者可据此消除交易风险。
  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借鉴、融合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征信模式
  D.只要让维护良好征信的观念形成共识,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能源产出率指单位能源投入的经济产出,持续提升能源产出率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标志。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比重高,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程度较高,要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必须把提升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