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50字。

  高考小说阅读的主要考点与答题模式梳理
  一、梳理情节
  解题思路: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注意1: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注意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2:题干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开头的作用
  1.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2.点明主旨,统摄全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蓄势、伏笔、铺垫、照应、对比
  5.奠定感情基调,或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6.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7.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强调主旨
  █注意: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还要加上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三、结尾的作用
  1.艺术结构上:
  总结全文,……
  或写了……,收束全文
  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或突转产生戏剧效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或使情节更加曲折,再起波澜
  或使叙事更加合理
  2.表现手法上:
  与前文形成对比、照应
  或具有象征意义
  更加具有审美意蕴(画面感)
  或使环境更加典型
  3.思想主题上:
  从……的单一主旨到具有……更深或更广的主题,丰富(深化)了文章主题。
  4.人物形象上:
  从单薄到丰满,从单一片面到复杂全面,从浅层到深刻等
  5.情感表现上:
  使文中人物的情感得以延伸、宣泄、强化或升华,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或具有现实意义,强化了表现现实的力度。
  四、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人称和人称的作用
  2.考虑叙述的角度(是否间接叙述)、描写的角度(是否通过语言对话、肖像或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详略的安排、虚实的结合等
  3.是否情景与叙事相结合,增加了作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