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00字。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首先要有高尚,要有气节和操守,如果做不到,所谓“经世致用”就失去了灵魂。经世致用也是端正优良的学风。《论语》第一向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温习,一是践行。儒家倡导“行胜于言”,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就像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学以致用。
  1.(1)请用正楷将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践行(    )         不亦说乎(   )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渊搏  凌乱  静谧  大相径庭  杞人忧天
  (2)温驯  惩戒  滑翔  喜出望外  花团紧簇
  (1)___改为___      (2)____改为___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道题难住了我,在老师指导下,我才忽然恍然大悟。
  B.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一种感慨油然而生。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想:让儿子多睡会儿,不要惊醒他。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斛决“不学习”的问题。
  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6.按要求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5)站在西湖河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次北固山下》中“                  ,                  。”的美景。
  (6)《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7)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中的两句“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7.走近名著。(4分)
  (1)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 
  (2)在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它就是《         》。作者是吴承恩。这部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              。(故事情节)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