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00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难题汇编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苏轼
  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云峰”一说庐山。《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答案】(1)C(2)①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②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③“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
  【解析】【分析】(1)C项,“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
  层层地展现出来。“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故选C。
  (2)首联“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电转”
  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强作欢颜,聊以自慰。苏轼以六十高龄,万里投荒,其愁苦是深重的,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痛苦直白地倾吐出来,他轻轻地提出“莫愁”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