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00字。

  2021-2022 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检测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用时:150 分钟;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选择题时,请用 2B 铅笔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 0.5mm 黑色字迹
  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浅谈好诗词
  沈鹏
  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
  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温暖天下寒士,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③韵律是构成诗词之美的重要因素,节奏感尤为重要。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前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轻轻的”反复出现,使诗句节奏鲜明,诗歌韵律和谐,创造出回环相应、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又如《沁园春??雪》“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对仗工巧妥帖,格律严谨,语言清丽自然,流畅遒劲,富有韵律美。
  ④诗与词在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形式都服务于内容的抒情写意。相对于外部形式。用韵、节奏等内部形式对诗词内容影响更大,因为韵律与内容相统一,不可分割。形式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载体,只有充分抒情写意才能打动读者,如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受内外部形式约束,但都发挥诗词特点,将思想情感融入形式之美。
  ⑤诗词佳作,以抒情写意展现深刻思想。有的诗词可以当杂文看,如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便是一例。有的诗词可作历史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浓墨疾书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官吏的无情和战争的残酷;白居易《长恨歌》类似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唐代历史转折的重要史实,寓抒情于叙事。
  ⑥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以抒情写意之笔驾驭形式格律,将深邃内容和高远意境描摹通透,启迪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美学表达”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陶冶性灵
  B.韵律和谐
  C.形式之美
  D.重要史实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段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主要运用杜甫及范仲淹的诗词作为论据,证明了好诗词可以陶冶性灵
  C.第④⑤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D.本文整体的行文结构为“总-分-总”,论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学习借鉴古诗词的做法不恰
  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声情并茂诵古诗词。
  B.以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别出心裁品古诗词。
  C.从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和离别情绪等内容分门别类辑古
  诗词。
  D.从服饰、器物、饮食、礼仪、宗法等文化常识原原本本承古诗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