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230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
  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藤山下闻猿韦庄
  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①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
  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注释】①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
  (1)简要赏析颔联“便能”“何必”两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念奴娇•中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
  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