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0字。
新编高考理解性默写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古诗词正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在高考中,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题多年来作为稳定的题型,以6~8分的分值和数十篇古诗文的考查范围,让每一届考生都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莘莘学子在高中三年里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默写,该题的得分率却不尽如人意。如,从可查的公开数据来看,2019年甘肃省理科考生默写题得分率仅为51.5%,2018年广西全区的默写题得分率更是不足30%。如何提高理解性默写题的得分率?依我个人看来,宜准确把握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
(一)基本题型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默写题,主要存在三种形式:
1.传统型默写: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补充下句或上句。如浙江卷、江苏卷。
2.理解性默写:即情景式默写,给出一定的情景,根据理解答出相关句子。自2014年在全国卷出现后,近几年大多数都是此题型。
3.混合型默写:既有传统型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如2020年上海卷、2019年北京卷。
总的来说,还是以理解性默写为主。尤其是2020年的新高考卷(山东卷、海南卷),也是考理解性默写。因此,理解性默写是当前高考默写复习的主要方向。
(二)考查内容
1.写景状物的句子。如2020年海南卷: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2020年北京卷:《庄子》所描绘的大鹏形象富于浪漫色彩:“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蕴含哲理的句子。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抒情言志的句子。如2020年山东卷: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2020年全国卷: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概括過渡的句子。如2015年全国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富有文化内涵的句子。如2020年全国卷:《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020年海南卷、
2018年北京卷也有此类考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