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290字。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擘开④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⑤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⑥固随处弄潺溪⑦。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④擘开:冲开。⑤断梗枯槎:残枝枯叶。⑥筇(qiò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⑦潺谖:指流水。
  (1)下列对这三首诗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
  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堆”“擘”中任选一字赏析。   
  (3)诗家认为,三首诗虽都可归为说理诗,但第二首和一,三两首的说理方式是不同的。你认为有哪些不同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