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3870字。
云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秋季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红楼梦》以前,很少有小说家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撷取素材,而曹雪芹声明他之所写乃是自己的“身前身后事”,这不但为小说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也由于题材切近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加强了作品现实性的深度和情感力度。而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正是这部小说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
②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的一个眼色,林黛玉马上就能会意,表现了他们两人不同一般的默契(42回);因是小老婆所生而倍感委屈的探春,洗一次脸也很讲礼数,其实是要摆小姐的谱以显示自己的身份(55回);中秋夜宴,众人强颜欢笑,从桂花阴里发出一缕凄凉笛音,暗示了贾府的日暮途穷(75回),等等。当我们读到这些既琐碎、又显然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的细节时,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人生真谛的阅读快感便油然而生。
③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眉眼、哀婉缠绵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静谧高雅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④曹雪芹之所以能做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与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人的命运的热切关注分不开。如探春说:“我们这样人家,人都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71回)作者着力表现的正是这“说不出来的烦难”,即人物内心的痛苦。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有其内在的心理依据。而在人物心理刻画的手段上,《红楼梦》也是丰富多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有时是作者通过明确的分析或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呈现出来,有时则是用环境的渲染、梦幻的运用等进行暗示、衬托,更多的时候是依靠人物的言行加以表现。正是由于这些富于心理内涵的描写,使《红楼梦》耐人咀嚼,百读不厌。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楼梦》以前,没有小说家写自己的“身前身后事”,而曹雪芹为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
B. 《红楼梦》与“粗陈梗概”、矜奇尚异的魏晋小说不同,完全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叙事主体。
C. 《红楼梦》通过大量精巧的场景构思,使得林黛玉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D. 正因为曹雪芹深入剖析人性、热切关注人的命运,所以《红楼梦》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②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B. 文段③引用脂评,论证了《红楼梦》的抒情性表现在对传统诗学韵散结合手法的汲取上。
C. 从全文看,多次引用了《红楼梦》中的具体细节和典型事例,既有针对性,又有说服力。
D.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论点,然后分别从叙事、抒情及二者结合的方式上进行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小说家如果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撷取素材,就能加强其作品现实性的深度和情感的力度。
B. 读到《红楼梦》中经过艺术加工的日常生活细节,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领悟人生真谛的阅读快感。
C. 作者认为,曹雪芹把看似琐屑的生活细节,通过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挖掘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D. 曹雪芹写探春洗脸摆谱这一细节,是依靠人物的行为表现探春因是小老婆所生而倍感委屈的心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没有小说家写自己的‘身前身后事’”说法错误。从第一段“在《红楼梦》以前,很少有小说家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撷取素材”可知,是“很少”,不是“没有”。
B.“《红楼梦》与‘粗陈梗概’、矜奇尚异的魏晋小说不同”说法错误。从文章第二段“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可知,“粗陈梗概”是魏晋小说的特点,“矜奇尚异”是宋元说书的特点。
C.“《红楼梦》通过大量精巧的场景构思,使得林黛玉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眉眼、哀婉缠绵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静谧高雅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可知,使得林黛玉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的是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