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80字。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子》的书名来自管仲,《管子》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反映了管仲的基本思想。
《管子》通篇都是劝政之言,其“劝”的对象是君主。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天下兴亡系其一身。管子认识到,齐国若要在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格局中脱颖而出,齐国最高统治者就要充分了解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君主“以民为本”的治国观,强国富民才有基础。因而当齐桓公询问如何成就霸业时,管子提出了他的观点:“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何以为本?“大国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为之用者众也”,君主的威权来自于拥护他的百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权的兴废取决于民心的向背;“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百姓则是农业生产的承担者;“兵之胜也,必待民之用也,而兵乃胜”,军队的胜败在于人民是否服从差遣。管子从君威、政权、经济、军力四个方面提醒君主,要时刻牢记人民这个力量之源。
《管子》一书提出,树立了“以民为本”的治国观,君主就掌握了治国的“道”,而施行这一道的“术”就是“牵之以利”。百姓生活得好不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稳定与否,“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此外,管子也强调物质层面的满足是追求精神境界的前提,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衣食无忧了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律。
“中道”是我国古代“和”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平衡之道。古人强调“中”,追求平衡,希望事物能够处于“刚刚好”的状态,部分与整体相合,矛盾与统一并存,既不欠缺也不过分。受此影响,管子提出了“取予有度”的施政观,劝诫君主要懂得持中有度和驾驭平衡之术。“取”之有度,则民不妄。管子认为,圣明的君主在施政过程中,应善用平衡之道,取之有度,予之有节。
在管子看来,国家的财富取自百姓,百姓的财富仰赖国家的保障,两者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矛盾。如何调节这种矛盾,是君主施政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管子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平衡之术运用到极致。
如果君主在思想上认识到了百姓的重要性,在施政过程中懂得运用平衡之术,就能达成强国富民的愿望吗?管子的答案仍旧是否定的。在管子的治国思想体系中,如果说前两者是“怀柔”之策,那么“以法治国”的制度观就是治国的“硬手段”。《管子》一书中对“法”作出了诸多定义。其中《禁藏》指出:“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七法》更是以“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斛”“角量”六种度量工具来定义“法”,可见在管子的思想中,“法”是辨别是非曲直,衡量功过赏罚的手段。管子认为,“法”的作用在于“兴功惧暴”“定分止争”“令人知事”,也就是君臣百姓都应遵循的行事准则。管子提出以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富民举措的有序开展,为强国富民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为了用好“法”这一国之重器,管子将“以法治国”理念落实到程序中,在办事的准备、执行、检查、汇报等各个阶段,都要严格遵守法律。
《管子》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内涵博大精深,适应当时需要,对今日社会也多有启迪借鉴作用。
(摘编自张亚芳 董晓波《<管子>的强国富民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天下兴亡系其一身,君主虚心接受大臣的劝诫就能安定天下。
B.管子从君威、政权、经济、军力四个方面提醒和劝告君主,要时刻牢记百姓,“以民为本”。
C.百姓生活得好与国家稳定关系密切,管子强调的不仅仅是要注重百姓的物质生活。
D.反映了管仲基本治国思想的《管子》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仍有启迪借鉴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较多采用引证法,条分缕析地论证了管仲的治国理念与智慧,很有说服力。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本论部分为治国观、平衡观、制度观三方面。
C.文章“某种程度上来说”“此外”等短语的使用,体现了注重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制度观时采用假设论证,得出“以法治国”是治国“硬手段”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管子提出的“取予有度”的施政观,符合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即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管子》的富民理念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治国方针高度相似。
C.管子认为,要想强国富民,必须刚柔相济,既要有“怀柔”之策,也要有“法”的保障。
D.管子强调“法”的作用在于“定分止争”等,和我国“依法治国”的思想完全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020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表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各部队共计290万人参战,登记确认的烈士为197653名。其中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因冻饿减员2.9万人,长津湖出现了3个“冰雕连”,几乎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新时代,是否仍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调查显示: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抗”者为义,“援”者为仁。但“仁”和“义”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传统精神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