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200字,答案扫描。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
那么,什么是诗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阐述,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其实,诗的表达,就是一种修辞技巧。《现代汉语大词典》又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诗,说到底,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诗意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含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创作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以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即具体场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心中惬意溢于言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现代诗对情的理解,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除了情感,还有情绪。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铺张到甚至铺天盖地。情绪不同于情感,情绪更加个人化,是对当下现时的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现代诗多侧重写情绪,写个体情绪的即时发散,渗透和蔓延,因此修辞也呈现出个人独特性。比如,同是写现代人的孤寂之静,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写法是“世界上所有人迹罕至的寂静,此刻都跑来跟我坐在了一起”,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则如此写,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很有现代感,突出飞机降落时的轰鸣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这些诗,都将各自感受到的情绪渲染到极致,突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这是一种现代诗的诗意。
无论是情感还是情绪,都有情的要素与元素,“情境”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时空急速运转变化的时代,截取诗意和保存诗意更显必要。当代生活由于移动区域扩大,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改变了,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成为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以诗的方式保存情感,感受和意义,截取一个个“境”,以诗的方式做现实的切片,来储存一切,并使之永远保留。诗的方式,就是修辞方式。
(摘编自李少君《以修辞建构诗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诗歌以强调“情境”的方式呈现自己独到的诗意,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B.文中列举的陶渊明和杜甫的诗句,虽然情感意蕴不同,但都是借助造“境”来表达的。
C.与古典诗歌对情的理解不同,现代诗侧重描写个人化的情绪,甚至有时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
D.在时空迅速变化的当下,截取和保存诗意显得更有必要。截取生活中不同的“境”,可用诗的方式储存现实,并使之永久保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作家废名强调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开篇,引出下文对“诗意”的论述。
B.文章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阐释“诗意”的概念,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
C.文章列举了两位外国诗人的作品,目的是展现现代诗对孤独情绪的极致渲染。
D.文章中多处引用中外诗句,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是否有一个诗意,是否以诗意组织串联文字是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
B.现代诗歌创作必须侧重个体情绪的渲染甚至夸大,这样的作品才具有诗意。
C.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与文中王夫之对“情景”关系的看法相近。
D.“情境”概念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使情感和情绪具有了相通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注】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要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