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750字。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4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界曾围绕旧建筑价值展开过诸多讨论,观点常在保护、拆除与改造再利用之间反复摇摆。面对旧建筑,人们会有不同视角。当旧建筑被视为有价值的纪念物时,它们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和恢复;当旧建筑被视为“重写本”时,则允许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共存,不断被改造利用。“重写本”并不是否定建筑遗产保护,而是以一种不那么严苛的方式、更具包容性地对待遗产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老街恰似一部生动的人居生活的“重写本”。
历史街区更新处在继承与发展之间,自有其纠结所在:一方面要让城市留住记忆,维护历史街区风貌;另一方面要不断吸收新的社会能量,保持新鲜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与使其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进行平衡思考。保护历史街区,绝不是简单地复古。历史街区是在人们的生活演进之中不断被改造发展至今的,今天的更新同样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以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等。历经沧桑的历史街区是面向未来的,其更新应经得起时间检验,以开放性、社交性、体验性的生活方式营造,灵活应对迅速而不确定的业态更迭。因此,做好历史街区更新,要求相关工作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即哪些要保留,哪些应强化,哪些该拆除。历史街区的更新不是简单保留一个建筑或场地所有要素的实践,而是重新创造、重新思考一个更为优化的城市空间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历史街区建筑更新项目,需要协调规划、策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工作。其中,功能策划最为关键。策划应综合考虑地段、交通、人群和投资回报、经济模型测算等特定条件,同时能够与现有历史建筑相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对线下空间的体验需求进一步提升,而历史街区建筑物的“真实特征”有助于实现品牌差异化。例如,北京叠院儿,其前身为民国建筑,改造后既有胡同老字号文创空间等功能,又有特色民宿“城市会客厅”的功能,满足了餐饮、公共活动与休息等多种使用需求。
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是设计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如今,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设计理念愈发普及,改造也应尽量减少能源损耗。要使用当代技术手段,更新和改良传统工艺,尤其在热工性能、声学性能、防火、防潮、防腐等方面对老建筑进行必要改进。例如,在四合院改造中,可以使用新的环保材料——竹钢,代替传统木材应用于建筑结构和门窗。这种“看起来像木,用起来似钢,其实是竹”的材料,在结构强度、防火防腐性能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表现出色。
具备与传统建筑空间特征紧密联系的改造观念和手法,才能创造出基于历史与传统的新体验,控制好空间氛围和场景呈现。一座老建筑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基因、历史故事、生活习俗、文化内涵等。这些宝贵的遗产和智慧,正是当代快节奏、同质化环境中缺失的东西,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转译融入当代生活。对于“旧”的解读,正是产生“新”的设计的土壤。我们应该秉持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态度,恰当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让新生于旧,新旧保持和谐共存,以回应旧建筑传统,适应新用户需求。未来,如何在改造中营造历史街区新的场域文化,将是设计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旧建筑被视为“重写本”时,需要的是改造利用,保留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
B. 更新历史街区,需要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
C. 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是设计问题,还需使用当代技术手段更新和改良传统工艺。
D. 老建筑背后有当代快节奏、同质化环境中缺失的东西,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转译融入生活。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述了保护历史街区的观点,即反对严格的保护和恢复,主张以包容的态度允许不同时期历史痕迹共存。
B. 文章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要强调设计问题,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损耗。
C. 文章以北京叠院儿为例,论述了在成功的历史街区建筑更新项目中功能策划起着实现人们需求的重要作用。
D. 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历史街区建筑改造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行文结构为总分总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与使其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进行平衡思考,才能使得历史街区既能维持历史风貌,又能保持新鲜活力。
B. 历史街区更新应经得起时间检验,所以要求相关工作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即哪些要保留,哪些应强化,哪些该拆除。
C. 追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设计越发普及,例如北京叠院儿的改造就满足了多种使用需求。
D. 设计师将要面对如何在改造中营造历史街区新的场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更新历史街区,需要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错, 原文第二段“今天的更新同样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以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为目的关系,不是条件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爆发的中兴制裁案让中国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核心技术发展。而目前我国电子科技产品中最核心的芯片CPU元件几乎都由欧美国家生产和研发,引发普遍担忧。8月14日,格力设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芯片产业。8月31日,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