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60字。
保密★启用前
肇庆市2021一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修辞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修辞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节选自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例如某些人在公众面前或媒体面前发言时,通常会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等词汇夸大事实,以突出自己或团体的成绩和地位,但这些修辞并不符合事实。这些词汇的盲目滥用,造成了领导发言、工作报告等内容上的假大空;经过他人传播和模仿,更会引起恶劣的社会效应。这样的修辞行为违反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加剧了文化的泡沫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修辞立其诚”原则就是在中国修辞学界贯彻诚信原则。“修辞立其诚”出自先秦经典《易传》,是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说话和自我约束的准则之一。西方的修辞学一度不重视“修辞”要“诚”,以致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因境,尝到了声名狼藉的恶果。
然而,“修辞立其诚”也并非尽善尽美。过于强调“诚”,会使修辞陷入寸步难行的僵局,无疑是作
(摘编自周强《浅析“修辞立其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立其诚”指文章要写真话、抒真情,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B. 材料一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的话,批评了曲学阿世的行为,其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背离了端正修辞的准则。
C. 修辞活动强调“诚”,意味着不能使用夸张、含蓄、虚构等表达手法,因为这样会使内容显得虚假,从而影响表达效果。
D. 任何社会行为都应该讲究节制,语言修辞也不例外,说话写文章能做到“修辞立其诚”自是好事,但也要警惕过犹不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至今日,“修辞立其诚”依然是修辞理论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是社会言语交际、文章写作的重要原则。
B. “修辞立其诚”强调的并不是文章的外在形式,而是指文章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实际,作者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C. 我们如果不重视“修辞立其诚”,就会像西方的修辞学一样,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声名狼藉的恶果。
D. 有些领导不懂“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所以喜欢用“世界一流”“零的突破”等词语,结果造成了发言内容的假大空。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B. 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
C.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
D. 《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
4. 两则材料引出中心论题的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修辞立其诚”,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她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她。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它?”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