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0字。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B【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答案】B【解析】【分析】B.有误,《二十四史》指《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答案】B【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而文化常识主要考查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有误,《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