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40字。
八下语文期末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__________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__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__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笼罩 弥漫 萦绕 凝结
B. 凝结 弥漫 萦绕 笼罩
C. 弥漫 萦绕 笼罩 凝结
D. 萦绕 笼罩 凝结 弥漫
2.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B.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C.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D.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3. 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B.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C.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D.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妥帖(tiē) 渲染(xuàn) 亘古(gèng) 神色张皇(huáng)
B. 诀别(jué) 漩涡(xuán) 瘦削(xuē) 怏怏不乐(yàng)
C. 暖和(hé) 斡旋(wò) 胸脯(pú) 力不睱供(xiá)
D. 行头(xíng) 残垣(yuán) 煨琐(wěi) 混为一谈(hǔn)
5. 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创作的“永州八记”备受后人推崇。
B. 《石壕吏》反映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王勃,字子美,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胡琴、琵琶、羌笛、玉笛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6.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4分)
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