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33660字。

  新余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4.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5. 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6.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⑤ 《旧唐书》修纂于五代,不少修纂者生于唐末,有“时近迹真,见闻亲切”的条件。由于官方重视,唐初以来,经过令狐德棻、吴兢等人不断修纂,元和以前已有纪传和编年两套国史、实录。后梁、后唐也不断搜集史料。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给修纂提供了有利条件。《旧唐书》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⑥ 但《旧唐书》编纂很草率,成书过快,留下不少毛病。其一,重复杂沓,失之粗翁。像《唐绍传》“先天二年,今上讲武骊山”,这是《玄宗实录》旧文称“今上”,而书中没有删改;萧颖士、杨朝晟都是一人两传,编者没发现;“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高宗本纪》)、'“庶人贤薨于巴州”(《则天皇后本纪》)都是当时史官为武则天毒死李弘和逼死李贤掩饰的话,却沿用在书中。此外,一事重见数处,一文叠出数卷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二,全书前后极不相称。德宗贞元及以前,由于有国史、实录为基础,本纪简明扼要,列传详尽明晰。而穆宗长庆之后,由于没有底本,编纂者便粗制滥造,本纪杂乱繁复,列传事迹寥寥,错误百出。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所举《高祖本纪》记高祖在位九年事仅6814字,而《哀帝本纪》记哀帝不满三年事就用了13000字;《四库全书总目》所举的《武宗纪》记右庶子吕让所进婚状,《夏侯孜传》只记历官履历,《朱补传》只记其相昭宗一事等,都是明显例子。其三,对唐代历史缺乏深刻见解,体例、内容上沿袭旧史,无所革新。编者没对唐代历史进行过深刻研究,也没有明确目的,对唐代历史的看法是残缺不成系统的。例如宦官专权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这说明了《旧唐书》修纂者历史见解的肤浅和史学观念的淡薄。因此,他们对唐重大历史现象,如藩镇置废、兵制演变、考选制度等都没有十分重视。
  ⑦ 《新唐书》针对《旧唐书》缺陷来修慕。首先,修纂者在搜集史料上下了功夫。由于宋代政局稳定,各种逸书佚史不断被发现,给重修《唐书》提供了不少新史料。其次,《新唐书》有《旧唐书》的“前车之鉴”,对史书的整齐简洁十分注意。如《哀帝本纪》在《旧唐书》中极为繁琐,在《新唐书》中便砍去三分之一。《新唐书》不仅没有一人两传的现象,就连一事分见数处、一文别见数卷的现象,也尽量做到以一处为主,互相参见。再次,《新唐书》的修纂者不仅对唐代兴亡盛衰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改修目的也很明确。北宋自真宗以来,国势日益衰颓,宋祁、欧阳修都是力图改革这些弊病的支持者或参加者,因此,在《新唐书》中,他们十分注意对唐代的兴衰原因进行探索,也着重叙述了那些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誌对各种制度的重大改革、演变专门立了志。
  ⑧ 然而,《新唐书》矫枉过正,又带来了新的缺陷。比如,他们用删减诰诏章疏、简炼文字的方法来浓缩史料,删削太过。为了增加史实,叫“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两件”,硬性摊派,导致滥竽充数的现象。还有欧阳修、宋祁两人,一个“专以褒贬笔削自任”,—个“独以文笔词采为先”,特别是宋祁,他特别喜欢删改旧文,换用生僻字眼。如《灿武后传》的"耘夫菟子”、《窦威传》的"可胜咤哉”等,这些生造的词眼,使史文晦涩难通。
  (摘编自《新旧唐书之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纂者具有“时近迹真,见闻亲切”的条件,加上唐代官方重视整理自己的历史,后梁、后唐也不断搜集史料,这些都给《旧唐书》的修纂带来相应的便利。
  B.《旧唐书》编纂前后极不相称,德宗贞元及以前已有国史、实录为基础,编纂尚称得当,而穆宗长庆之后没有相应的底本,编纂者掌握材料不一又未尽力搜集整理而粗制滥造。
  C.《旧唐书》编纂者对唐代宦官专权、藩镇置废、兵制演变、考选制度等重大历史现象没有足够地重视,缘于他们历史见解的肤浅和史学观念的淡薄。
  D.《新唐书》是针对《旧唐书》缺陷而修纂的,史学家在编纂《新唐书》时大量搜集增加翔实的新材料,编写整齐简洁,避免重复,注重重要人物与事件,对各种制度的重大改革、演变专门立了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二段在论证方法上以例证法为主,兼用对比法与因果法论证,论辩清晰。
  B.文中引用“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庶人贤薨于巴州”,是用来证明《旧唐书》编纂者忌讳武则天“毒死李弘和逼死李贤”之事而采用了曲笔。
  C.选文采用多重并列结构论证,即在对《旧唐书》与《新唐书》论述的大层次上采用并列结构论述,而各层内部又以并列结构进行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新唐书》不仅没有一人两传的现象,就连一事分见数处、一文别见数卷的现象,也尽量做到以一处为主,互相参见,由此可见《旧唐书》重复杂沓,失之粗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学家占有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对所编纂朝代的历史变革有深刻认识,能娴熟运用史书编写体例并有所创新,就可以避免出现文中所说修史的不足。
  B.《资治通鉴》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注重对历代兴衰原因的探索,可见编纂者司马光也是力图改革的支持者或参加者。
  C.依据文本来看,史书要全面客观地记载历史,对于与一代兴亡盛衰大有关系的史实,编纂者就应特别注意,并根据这一代历史的特点适当改革史书的体例。
  D.《旧唐书》与《新唐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读者了解唐代历史,只要看这
  两部书中的“所长”部分就可以。 -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首都体育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我对办好这一届盛会充满信心”“把我国冰雪运动搞上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极大地促进此次盛会的筹办和训练备战工作,有力地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
  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并先后三次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