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000字。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的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月进行BMI(身体质量指数)检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反馈,一套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
随着绝对贫困人群的减少和温饱问题的解决,肥胖愈发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国务院新闻办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则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肥胖意味着消耗的食物已经超出了身体需要,肥胖是人类进化对人类本身“设限”的结果。超出这个限制,身体器官就会出问题,健康会受到损害。从某种程度上讲,肥胖是对饥馑的恐惧,是对饥饿的报复,也是身体器官记忆的固化。而所有这些又通过进餐行为传递给周边人或“遗传”给下一代。这是肥胖具有社会性的根据。
在现代社会,个人身体健康也越来越成为公共事务。因为个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要占用相应的公共财政支出,即使自己负担恢复健康的成本,其过程也还是要占用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这是肥胖问题在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原因。
肥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有认知和自律的因素。对身体所需没有常识、没有认识,对食物诱惑没有自制力,这是产生的肥胖的人格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说健康的概念包含着健全人格的原因。因此,肥胖问题,不只是身体问题,更是心理问题。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其所形成的社会认知会形成一种无言的压力,给肥胖者造成“自惭形秽”的心理认同,从而使其出现社交困难,加重青春期逆反和人格缺欠,严重者则可能出现择偶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社会问题。
解决儿童肥胖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从社会角度来说,食物环境是导致肥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前的研究显示,亚太地区是全球儿童肥胖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由于儿童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廉价方便却热量更高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营养单调。针对这一现象,部分国家制定了相关规定禁止不健康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在一些学校禁止自动贩卖机出售膨化食品、含糖饮料。中国疾控中心也曾编制《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指导家长们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零食。
从家庭与学校的角度,更新养育知识与养育习惯是更切实可行却也更需付出艰苦努力的功课。譬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超重是健康的表现,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给孩子喂食超过正常需求的食物;一些家长认为百分百无添加的鲜榨果汁是富含维生素的健康食品,但其实它的含糖量甚至高于可乐;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减少体力活动项目,有意避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登山、足球、篮球等。这些错位的观念都需要及时扭转。
不得不说,看着胖乎乎的孩子拿着薯片或者糖果面带微笑大快朵颐,似乎是一幅令人幸福的场景。然而,理智些吧,为了孩子的长远身心健康,这样的场景还是少一些为佳。
(摘编自光明网2021.11.18《儿童肥胖,从养育意识到习惯都须更新》)
1. 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童肥胖威胁到儿童的身心健康,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家校共同参与是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的。
B. 肥胖问题不仅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肥胖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有认知和自律的因素,所以,肥胖问题不是身体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D. 很多廉价方便热量高 加工食品,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且营养单调,容易导致儿童肥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证层次清晰,先提出儿童肥胖这一问题,接着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
B. 文章第二段用成年人肥胖与儿童肥胖进行对比,用超重、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对比,突出了儿童肥胖的严重后果。
C. 文章最后三段提出了解决儿童肥胖问题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食物环境,也需要家庭和学校更新养育知识和养育习惯。
D. 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多个研究报告的结果,运用确凿的数据,使得论证严谨有力,这些数据属于事实论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本身对身体有一个限制,如果超出,身体器官就会出问题,甚至通过进餐行为影响到下一代。
B. 自己的身体健不健康不关别人的事思想是不对的,因为可能占用到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卫生资源。
C. 肥胖的人容易自惭形秽,如果还有青春期逆反和人格缺欠,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社会问题。
D. 许多传统育儿方式有待更新,如用果汁代替水果甚至水,怕受伤不让孩子参加足球、篮球比赛等。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肥胖问题不是身体问题,而是心理问题”错误,原文为“肥胖问题,不只是身体问题,更是心理问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用成年人肥胖与儿童肥胖进行对比……突出了儿童肥胖的严重后果”错误,“我国成年居民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这些数字的呈现不是为了对比,一一列举出来是要证明“肥胖愈发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如果还有……就会……”错误,原文为“……压力,给肥胖者造成‘自惭形秽‘的心理认同,从而使其出现社交困难,加重青春期逆反和人格缺欠,严重者则可能出现择偶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社会问题”。是“加重青春期逆反和人格缺欠”,“严重者则可能……”,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在2020年9月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们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就此话题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滕飞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段玉龙: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两个词——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上来我们先“敲黑板画重点”,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吧?
滕飞:在生活中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排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