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7700字。 
第十八课  游褒禅山记 
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教学目标 
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方法。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辨析词类活用等。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积累本文的特殊语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教学难点 
理解因事说理的方法以及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 
江西省临川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 
家。他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学应“务为有补于世”。诗文以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为多;散文以雄、峭、拔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封为荆国公,谥号文,故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也有称他为王临川或半山老人的。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2、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四月从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褒禅山之后写的一篇说理性散文。文章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山的经过及所见到的景物,并以此为喻,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时,要“深思而慎取”。 
二、知识扫描 
1、容易读错的字 
慧褒(bāo)          舍(shè)于其址  
窈(yǎo)然          庐冢(zhǒng) 
或咎(jiù)其出者     瑰(guī)怪  
不随以怠(dài)       谬(miù)其传 
无物以相(xiàng)之  王回深父(fǔ) 
华(huà)山         有碑仆(pū)道  
何可胜(shèng) 
2多音字 
禅 chán 禅院      仆 pū 仆地   
   shàn 禅让         pú 仆人 
华 huá 华丽       舍 shě 施舍 
   huà 华山          shè 宿舍 
3、字形辨析 
漫 漫画     怠 倦怠     谬 谬论 
曼 轻歌曼舞 怡 心旷神怡 缪 未雨绸缪 
卢 卢布     陵 陵墓 
庐 庐山     凌 欺凌 
4、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到。今常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③比如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今表数字。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不平常。今是程度副词,很,十分。 
⑤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对这种情况。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2)一词多义 
得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动词) 
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为: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有,动词) 
于人为可讥(是,动词) 
常: 
非常之观(平常,寻常;形容词) 
常在于险远(常常,副词)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名词) 
谬: 
盖音谬也(错误,形容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动词) 
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名词作动词) 
5、重要虚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表判断,为,是。 
盖音谬也: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大概”。 
盖余所至: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