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第二十课 石钟山记 
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教学目标 
1、了解和体会文章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将情、景、理相融合的写法。 
2、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并学习作者疑必有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有疑必察,重视实践的精神。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一、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时代背景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二、知识扫描 
1、容易读错的字 
彭蠡(lǐ)  郦(lì)元      钟磬(qìng) 
李渤(bó) 扣而聆(líng)之   南声函(hán)胡 
桴(fú)止响腾  铿(kēng)然  硿硿(kōng)焉 
栖鹘(hú)     磔磔(zhé) 鹳(guàn)鹤 
噌(chēng)    吰(hóng)  石穴罅(xià) 
涵(hán)淡    窾(kuǎn)坎(kǎn)鞳(tà) 
臆(yì)断    无射(yì) 
2、字形辨析 
聆 聆听  磬 钟磬  饶 富饶   搏 拼搏 
伶 伶人  馨 馨香  绕 环绕   博 博大 
拎 拎着  
澎 澎湃  霄 云霄  桴 桴鼓相应 镗 镗床 
膨 膨胀  宵 宵夜  殍 饿殍     瞠 瞠目 
3、词语积累 
(1)通假字 
扣而聆之:“扣”通“叩”,叩击。 
至莫夜月明:“莫”通“暮”。 
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及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2)古今异议 
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那事情真相;今义:实际上,副词) 
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钟,古义:一种乐器;今义:计时器) 
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港口,古义:支流的入口处;今义:可停泊大船的江海口岸) 
(3)一词多义 
搏 
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森然欲搏人(抓,扑,动词) 
余 
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余尤疑之(我,代词) 
自 
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鼓 
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微风鼓浪(拍,动词) 
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日落时,名词) 
故莫能知(没有谁,代词) 
得 
得双石于潭上(得到,找到,动词) 
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动词) 
(4)重要虚词 
郦元以为下邻深潭(以为:认为)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 
迈将赴饶之德兴尉(之:的,助词) 
送之至湖口(之:他,代苏迈) 
微波入焉(焉:兼词,于是,到那里) 
空中而多窍(而:而且,连词) 
因笑谓迈曰(因:于是) 
余是以记之(之:代这件事) 
4、词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