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50字。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11 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shé) 劫掠(lüè) 根深蒂固(dì) 不言而喻(yù)
  B.冠冕(miǎn) 恪守(ɡè) 强聒不舍(ɡuō) 矫揉造作(jiǎo)
  C.忧戚(qī) 箴言(zhēn) 心无旁骛(wù) 间不容发(fā)
  D.濡养(rú) 瞥见(piē) 前仆后继(pū) 丰功伟绩(jì)
  2. 某同学读完《神奇的成语》后,写了下面一段话。依次填入其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对历史的广泛       ,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都让人叹为观止。穿过风云       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不期而遇。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       其中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赞叹它多姿多彩的同时,也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A. 采撷     变幻     思索       B. 采撷     变换     思考
  C. 采摘     变幻     思考       D. 采摘     变换     思索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近年,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②但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会自觉佩戴安全头盔。③据不完全统计,在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大约80%左右为颅脑损伤致死。④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至70%。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A. ”!    ;    。        B. ”!    ,    ?
  C. !”    ,    。        D. !”    ;    ?
  5. 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本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上片望月,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 下片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D. 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词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阅读《简与俭》一文,回答6~8题。
  简与俭
  马军
  ①“简”与“俭”二者无疑是一对近义词,但仔细分辨,二者也有差异。“简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喜爱和追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生活,而“俭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而进行的自我药束,对物欲和享乐的坚忍和克制。
  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与其由于奢侈骄纵而逾越礼节,不如节俭固守本心。韩非在《韩非子??难二》中提出,要“俭于财用,节于衣食”。这些论述,角度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