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2题,约11550字。

  湖南省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说过这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泰戈尔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看法,值得我们细加考察。
  先谈“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我们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超然客公众号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古人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我们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其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我们有两大发明: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我们发明火药,用来创造奇巧美丽的烟火和鞭炮,使一般民众在一年劳苦休息的时候(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位置和方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居之安而资之深”。我们到郊外,看那山环水抱的亭台楼阁,如入图画。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近代西洋人把握科学权力的秘密,征服了
  自然,但不肯体会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不肯“参天地,赞化育”,提携全世界的生命,演奏壮丽的交响乐,感谢造化宣示给我们的创化机密,而以厮杀之声暴露人性的丑恶,西洋精神又要往哪里去?这都是引起我们惆怅、深思的问题。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与西方精神的缺陷》)
  材料二:
  泰戈尔是在东西方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伟人,是既属于印度和东方世界,也属于西方世界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东西方各国的文明都有所研究。他爱印度,更爱世界;爱东方,也爱西方;推崇民族主义,更相信世界主义。因此,只有在世界文明视野中审视泰戈尔的文明观和哲学思想,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在论述世界文明问题时所特有的文化人类学家的哲学高度和文学情怀及胸怀。
  中华文化始终秉承“仁者爱人”的传统,并致力于以中华文化的世界化推动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互利共生。在这一点上,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与中华文明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几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看印度的单向运动,而且也是一个中印互相注视且回转自身的动态运动。
  泰戈尔实际上恢复并发展了中印文明之间的双向交流。泰翁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可纪念的事实,并不是为机器或机关枪开辟道路,而是筚路蓝缕,协同实现各国彼此的善良天性及大,同世界中的相互责任。这类稀罕的事情,居然也曾发生过,那就是中印间的通路。这条路开辟的时候,物质上的艰巨实在只有英勇万分的人士才能克服,而精神上的障碍更需要非凡的毅力始能超越。当两个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相遇时,亦决不像战场相见的对手各要独霸一方,而像高贵的友人乐于交换礼物。不料以后却渐渐地陷入了彼此孤立的境地。在那条路上堆积了疏远忽略的尘埃。到今天,我们的老朋友们又在向我们招呼了,慷慨地助我们来重勘那条古道,那条为健忘的数世纪之惰性所湮没的旧道,我们真高兴。”
  泰戈尔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而浓烈的兴趣。他认为中国有伟大的历史,中国文化是极其优秀的文化,应该更有益于世界,也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他虽然也喜爱西方文化,但
  也承认对印度等东方弱势国家而言,西方国家是威胁性的存在。因此,如何既学习西方以自强,同时又保证东方文化的独立性,是泰戈尔一直在思考但也始终存在矛盾、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摘编自孙宜学《泰戈尔的中国印象和文明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西方近代先哲沉迷于科学不同,东方古代哲人更加侧重于静默关照宇宙间的旋律与节奏。
  B.中国领先全球发明火药、指南针,其初心向善,却被西方借用成为控制世界夺取霸权的工具。
  C.泰戈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独立思考,他在面对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时,仍具有警醒的意识。
  D.西方以战争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寓示着轻视科学工艺的中国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胜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够与自然背景相融相生,是因为其有精细的计算与审慎的测量。
  B.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建构于中国文明的基础之上,根植于广博浩瀚的华夏文化之中。
  C.文化交流不能依靠单向交流来完成,中印文化在相互“注视”的同时,也在加强内在审视。
  D.在人类历史上,两个大国之间的相遇都会经历“互相认同——彼此孤立”的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西方不肯“参天地,赞化育”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哲人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而西洋人所关注的是科学权力。
  B.西洋人征服自然、役使工具,未曾感受到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暴露出人性的丑恶。
  C.中国人发明火药指南针,是为了让大家感受美丽,让风水先生能够为我们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用于居住。
  D.面对最现实的器具,中国人赋予其崇高的意义和优美的形式,从而去进一步思考探寻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4.泰戈尔怎么看待中国文化?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