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710字。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官,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
  (摘编自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诠释学”分析的层次在朱子相关作品中都有依据,说明中西读书法是相通的。
  B.知识爆炸的时代已很难做到“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博览在今天显然已不合时宜。
  C.中西方的人文研究都要求能精熟若干经典,这是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的必经之途。
  D.中西方的文化中都有自己传统的东西,这是不可能从对方的文化中找到新解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举了清代戴震背诵工夫的例子,目的是说明古人的读书方法已不适宜今天,从反面论证专精对读书治学的重要性。
  B.文章论证结构条理有序,在提出论题后,分别从专精和博览的读书途径与虚心的读书态度两方面论述了读古书的正确方法。
  C.文章引用鲁迅“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的言论,是以反语的手法批评对中国古籍狂妄自大、不够虚心的态度。
  D.文章谈虚心时说可以批判古人,批评用西方观念对中国书穿凿附会的现象时也承认今人读中国古书的困难,体现出文章的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子谈读书法既有现身说法,又有对前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讲得亲切有味。
  B.无论是专精还是博览都必须配合自己的专业,所读的作品都应该是经典作品。
  C.读书要“虚心”,主要针对片面用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的现象。
  D.要做到中西会通最好先从中国传统中求解,具备一定基础,再用西方观念做新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目标的必经之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